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嵩县

嵩县

明洪武二年 (1369) 降嵩州置,属河南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嵩县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西部。属洛阳市。面积2981平方千米。人口52.3万。辖4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为陆浑戎地。西汉置陆浑县(治今嵩县东北陆浑北10里),属弘农郡。魏、晋属河南郡。东魏改为北陆浑县,属新城郡;又于伏流城置南陆浑县,治今嵩县东北陆浑。武定初置伊阳郡,治南陆浑县。隋开皇初,并北陆浑县入南陆浑县,改为伏流县。大业初改伏流县为陆浑县,属河南郡,废伊阳郡。唐先天元年(712年)析陆浑县置伊阳县,属河南府。故治在今县西南旧县。五代时废陆浑县入伊阳县。北宋属河南府。南宋绍兴时置顺州,治所在伊阳县。金天德三年(1151年)移今嵩县治,改顺州为嵩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伊阳县入嵩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嵩州为嵩县(治今嵩县老城),以地处嵩山之西得名。《寰宇通志》:嵩县“以在嵩岳之西,故名”。属河南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61年属洛阳专区。1960年建陆浑水库,老城被淹,于老城西南附近建新城,即今嵩县县城。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属洛阳市。地处伏牛山、熊耳山区和伏牛山东北部低山丘陵区,伊河、北汝河流经境内,北部有陆浑水库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为主。山区多林木,林业用地占全县面积的61%,产泡桐、山茱萸、核桃、板栗、苹果等。矿产有黄金、萤石、重晶石、大理石等。有机械、面粉、丝绸、编织、铁木等厂和采矿业。永西、洛卢公路横贯县境。名胜古迹有伊尹祠、程颢和程颐故里、铺沟石窟、庆安寺、五顷寺等。县境南部有白云山风景区和龙池漫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甸县

    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置,属和曲州,为武定路治。治所在今云南武定县东七里旧城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武定府南甸县: “旧名洟陬笼,又名瀼甸,讹曰南甸。” 明为武定府治。嘉靖末废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

  • 林家扒

    即林家店。一名林扒镇。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南四十二里林扒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咸丰六年 (1856) 十一月,清军 “搜捕余党,焚林家扒贼穴”。

  • 前凉

    十六国之一。西晋永宁元年 (301),张轨任凉州刺史。西晋灭亡后,从东晋建武元年 (317) 开始,张寔及其子孙世守凉州,成为割据政权,史称前凉。到永和十年 (354) 张骏自号假凉王,都姑臧县(今甘

  • 惊雷山

    即擎雷山。在今广东雷州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69雷州海康县: 惊雷山 “在县南八里。雷震破成山”。

  • 白鹿营

    在今江西宁都县南五十里。三国吴于此置阳都县。

  • 氶县

    又作承县。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西北一里。以氶水所经而名。西晋元康元年(291)为兰陵郡治。南朝宋属兰陵郡。东魏武定五年(547)仍为兰陵郡治。隋大业初改兰陵县。唐武德四年(62

  • 辟阳城

    ①在今河北冀州市东南。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 东晋太元中,垂遣田生密告慕容农等,使起兵赵魏以相应。“于是农、(慕容) 宙奔列人,楷、绍奔辟阳,众咸应之”。②即辟土城。在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。《

  • 双城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南下甲乡。后废。

  • 伏牛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刈陵县有伏牛山。唐景云三年(712)黄龙见于此。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“铜鞮山”条下:伏牛山“山有龙泉,漳河源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

  • 谗谋水

   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支流比腊河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 辽天庆四年 (1114)十月,“酬斡等抚定谗谋水女直,鳖古酋长胡苏里以城降”。清作奇穆尼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