嵛山
①一名大嵛山。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嵛山 “在霞浦县东南海中。山高而中坳,形似钵盂,旧名盂山。中有三十六澳,地肥饶,居民稠密。明洪武间,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,尽徙其民于内地,澳遂荒废”。
②即俞山。在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零陵县: 嵛山 “以高秀逾众山而名”。
①一名大嵛山。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嵛山 “在霞浦县东南海中。山高而中坳,形似钵盂,旧名盂山。中有三十六澳,地肥饶,居民稠密。明洪武间,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,尽徙其民于内地,澳遂荒废”。
②即俞山。在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零陵县: 嵛山 “以高秀逾众山而名”。
唐方镇名。贞元十五年 (799) 置安黄节度使。十九年 (803) 赐名奉义军。治所在安州 (今湖北安陆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、麻城二市以西,广水、应城二市以东,长江和孝感市以北地。元和元年 (80
即今四川剑阁县东闻溪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4隆庆府: 闻溪 “即东园也。治平中,太守王纲有闻溪十二谏。又唐正元中,苏洪之刻闻溪贼”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一》: 闻溪 “在剑州东。源出五子、把寨二山,合
又名库结沙。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黄河以南库布齐沙漠。唐自夏州北至天德军经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夏州北 “库结沙,一曰普纳沙,……有绥远城。皆灵、夏以北蕃落所居”。即“库结沙”。
战国至西汉时国名。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及北部,并包括云南东北,四川南部及广西北部部分地区。国都旧址迄无定论。近年来在今贵州赫章县西北可乐民族乡古遗址中发现大量珍贵文物,品位甚高。可乐在彝文古籍中称为 “柯
简称鹤楼。在今四川南充市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6顺庆府:仙鹤楼“在郡治之后子城之上,下瞰大江,实为郡治亭台之观”。邵伯温《鹤山楼》诗:“春去秋来好风月,鹤楼端胜庾公楼。”
在今贵州石阡县东南龙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“龙山”条:“山高耸,左岩畔有古洞,洞内石隙中有水泻入深潭,至春瀰漫,流出五巴砦,入于大溪。冬则涸,时有大风飓发,俗呼为风鬼洞。《志》云,洞在石阡司治
即今安徽休宁县西蓝渡乡。清康熙 《休宁县志》 卷1: 蓝渡街 “西十三里。长一里”。
一作曲惠。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曲惠乡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5: 楚辉 “在乌沙克塔勒西五十里,察罕通格西南七十里。有城垣,西距哈喇沙尔城一百二十五里。自乌沙克塔勒、察罕通格南北两道至此会而为一”。
①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改抚州置,治所在柔远县 (寻改名高原县,今河北张北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、怀安县、山西天镇县、内蒙古集宁市、太仆寺旗之间。元皇庆元年 (1312) 改为兴和路。②元至元
一名淮渎庙。或称淮渎祠。初建于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固庙。东汉延熹六年 (163) 移建于今桐柏县城关镇东关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平氏县注引 《荆州记》: “ (大复) 山南有淮源庙。” 《元和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