崖口
即三涂山,又名水门。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 伊水 “历崖口,山峡也,翼崖深高,壁立若阙。崖上有坞,伊水径其下,历峡北流,即古三涂山”。又 《清一统志 ·河南府一》:三涂山,“ 《旧志》,在今 (嵩) 县西南十里伊水北,俗呼为崖口,又曰水门”。
即三涂山,又名水门。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 伊水 “历崖口,山峡也,翼崖深高,壁立若阙。崖上有坞,伊水径其下,历峡北流,即古三涂山”。又 《清一统志 ·河南府一》:三涂山,“ 《旧志》,在今 (嵩) 县西南十里伊水北,俗呼为崖口,又曰水门”。
在今北京市西山八大处中第七处。位于平坡山顶。有正殿一座、配殿两座,殿后有岩洞,宽广约5米。因洞为砾石胶结岩,形如黑白两色的珠子粘合在一起,故名 “宝珠”。洞前有敞亭,名眺远亭。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6
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三十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的断崖绝壁上。为明代两摩崖刻石。第一碑刻于绝壁中部,坐北朝南,高出水面10米。此碑通高135厘米、宽70厘米,刻字三行。第二碑在第一处西侧40米处的山脚斜
北魏至隋室韦五部之一。分布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上游至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(精奇里江)下游一带。《北史·室韦传》:“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,分为九部落,绕吐纥山而居。”
北宋置,属黔江县。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坝。
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,与苏木都剌国接界。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线上所经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花面“其山逶迤,其地沮洳, 田极肥美,足食有余。男女以墨汁剌于其面,故谓之花面,国名因之”。南宋赵汝适《
即吕翁山。在今辽宁锦州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吕翁山“在锦县(今锦州市)南十里,一名吕洪山”。
即今天津之海河。金、元时称潞 (今北运河)、卫 (今南运河) 二河交汇处为直沽,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。元延祐三年 (1316)置海津镇,明永乐二年 (1404) 筑天津城,为南北漕运及海
即今江苏高邮市西北高邮湖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6高邮州: 甓社湖,“ 《图经》: 高邮西北有新开、甓社、塘下……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3高邮州: 玩珠亭,“嘉祐中扬州天长陂泽中有一珠甚大,天晦多见,后转入
北宋皇祐元年 (1049) 建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三里白虎山下。寺旁有二程 (程颢、程颐)墓。
在今广西融安县东北保江村。旧属融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东北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