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崇善寺

崇善寺

①在今山西太原市东南隅。创建于唐。初名白马寺,后改名延寿寺。明代又改名崇善寺。原在旧城外,明洪武初扩建太原城,寺地划入城内。洪武十四年 (1381) 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荐其高皇后,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,建大雄宝殿、大悲殿等。清同治三年 (1864) 大部建筑毁于火灾。现存崇善寺的局部,包括山门、钟楼、东西两厢和大悲殿,亦自成格局。殿宇和塑像皆明初遗物。

②亦名贝尔庙。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内。清乾隆八年 (1743) 由阿巴哈纳尔旗 (俗称贝子旗) 巴拉吉日道吉贝子和巴拉朱尔伦德布一世活佛主持修建,因名贝子庙。又因活佛曾得 “班智达”,意即总明的布教者称号,又名 “班智达葛根庙”,乾隆赐今名。历有兴建,有朝克钦等七大殿、五活佛殿、五佛塔、三十多个庙仓及两千多住宅,殿内有大量的壁画,为清代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。


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隅。始建于唐。初名白马寺,后改延寿寺、宗善寺,明改今名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晋恭王朱㭎为荐其母高皇后,在旧寺基础上扩建,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,规模宏伟。当时既为佛寺,又为皇家祖庙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大部被焚,现存山门、钟楼、大悲殿和东西两厢。殿内塑像完好无损。寺内保存大量宋、元、明版佛教藏经和两套500多年前的壁画临摹本,三尊明初泥塑贴金菩萨立像,均为珍品。门前有明洪武时铸造铁狮一对,神姿威猛,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王府

    五代南汉置,并建都于此。治所在番禺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为广州。五代南汉置,治番禺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为南汉国都。北宋开宝时改为广州。

  • 冉堌集

    即冉固。今山东定陶县东南冉堌镇。

  • 渌州

    辽改渤海国西京鸭绿府置,属辽阳府。治所在弘闻县 (今吉林临江市)。因鸭渌水而名。辖境约当今吉林临江、白山二市,抚松县及朝鲜慈城郡一带。末年废。辽改渤海国西京鸭绿府置,治弘闻县(今吉林临江市)。末年废。

  • 东海堡

    明置,属广宁右屯卫。即今辽宁凌海市东南东海滩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辽东都司:黑林堡“在广宁右屯卫西北五里。 自东北转南又有枯树、东海、凌河、槟榔、常丰、女真凡六堡”。清废。

  • 子午镇

    ①即今陕西长安县南三十五里子午镇,地当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子午道北口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2:“宋景祐三年置, 以南山子午谷为名。”②即今陕西西乡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子午乡。明设巡司于此。(1)在云南省楚雄

  • 怀

    春秋郑邑,后属晋。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。《左传》:隐公十一年(前712),周王“与郑人苏忿生之田”, 其中有“怀”。宣公六年(前603),“赤狄伐晋, 围怀”。战国属魏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

  • 邯磁支线

    自今河北邯郸市至磁山。全长50公里。为平汉铁路(今京汉路)支线。 日伪于1943—1944年修筑。

  • 东皇殿场

    即今贵州习水县治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仁怀县:东皇殿在“城西北”。

  • 滦县

    1913年改滦州置,属直隶津海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滦县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东部、滦河西侧。属唐山市。面积 1028 平方千米。人口53.6万。 辖12镇。县人民政府驻滦州镇。辽太祖以俘户置滦州

  • 峡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硖州置,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长阳、远安等市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峡州府。元至元十七年(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