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崆峒山

崆峒山

①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蓟州: “东北有崆峒山。” 又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蓟州: 崆峒山,“相传黄帝问道处”。

②又名空山。在今江西赣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赣县: 崆峒山 “古名仁空山,在县南六十里。自南康蜿蜒而来,章、贡二水夹以北驰。山麓周回几百里,盖州之望山也”。

③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六十里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黄帝闻道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,故往见之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汝州直隶州一》: 崆峒山,“唐 《汝州刺史卢贞碑》: 山名崆峒者有三: 一在临洮,一在安定。而庄子述黄帝问道崆峒,遂言游襄城,登具茨,访大騩,皆与此山接壤,则此为近是”。

④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4龙州江油县: 崆峒山 “在州西二百五十一里。高二千五百丈,西接松州交川县界。土人谓之崆峒山”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70龙州: 崆峒山 “在州西二百五十里,接蕃部。山谷深险。不通行人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龙安府》:崆峒山,“ 《旧志》: 在府西北一百十里,似平凉之崆峒山,故名”。

⑤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福禄县有崆峒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40福禄县: 崆峒山 “在县东南六十里。黄帝西见广成子于崆峒,汉武帝行幸雍,祠五畤,遂登崆峒,并为此山也”。

⑥在今甘肃岷县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临洮县有崆峒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39岷州溢乐县 (今岷县):“崆峒山,在县西二十里。”

⑦亦作空桐山、空同山。又名笄头山、幵头山、鸡头山、薄落山。即今宁夏南部、甘肃东南之六盘山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黄帝 “西至于空桐,登鸡头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笄头山一名崆峒山,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。《禹贡》 泾水所出。” 《寰宇记》引 《水经》 云: 崆峒山 “盖大陇山之异名”。而 《明一统志》 卷35平凉府载: 崆峒山 “在府西三十里,上有问道宫”。《府志》 又谓在府西南,疑皆后人所名。


(1)古山名。又作空同山。同,又作桐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:黄帝“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,故往见之”;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黄帝“西至于空桐”;《封禅书》:汉武帝“至陇西,西登崆峒”。所在不一,有以下几说:一说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(《左传》哀公二十六年杜注、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、《庄子》陆德明释文);一说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,当即今六盘山(《括地志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);一说在今甘肃省岷县西(《隋书·地理志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);一说在今甘肃省西和县北(《寰宇通志》)。南宋岷州自今岷县移治西和县,故岷县境的崆峒山也移至西和境;一说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(《明史·地理志》)。(2)今山名。(1)又称空山。在江西省赣州市南。相传晋代高僧神渊在此修行传教。东晋司马彪《郡国志》:“山在郡南,多林木,果实食物,一郡皆资此山。”山上有十大景观:牛眠石、玉屏峰、连云板、宝莲池、千僧锅、盂钵峰、宝盖峰、观音阁、腾云石、古铜佛等。据说古时有一水牛于山下吃草饮水,忽闻山上传来木鱼声、诵经声,缘声寻去,径至山顶,走入寺中,后经僧人点化,竟随僧坐化升天,留下遗骸,化作“牛眠石”。南宋大臣文天祥游山作诗:“一水楼台绕,半空图画开。蜿蜒行薜荔,雀影上莓苔。碧绿人千古,青山酒一樽。晚烟看不尽,待月却归来。”(2)在甘肃省平凉市西。六盘山支脉。南北走向,海拔1800米以上。主峰马鬃山,海拔2038米;其西有香山(翠屏山),海拔2123米,为全山最高峰。山势巍峨,奇峰峭拔,林木茂盛。海拔1900米左右有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处山顶夷平面,称“五台”,合天台、插香台和灵龟台号称“八台”。道教发祥地之一。汉唐以来,佛、道两教在山上广建寺庙道观,清同治初年寺庙多毁于兵燹。尚存唐盘龙石柱、宋经幢、明宝塔、清康熙时建太和宫等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谷山

    ①在今甘肃天水市西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9天水军: 黑谷山 “大山乔林,连跨数县。有黑谷关。绍兴初,郡守陈俊置,以防秦巩来路,最为冲要”。②在今甘肃西和县南百里,接成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西和县:

  • 朋楚藏布河

    一作蓬楚藏布。即今西藏定日县南之朋曲。上源有三: 一出书尔木藏拉山,一出希夏邦马峰,一出瓜查岭,合东南流,折而南流入尼泊尔境,称阿龙河,又南至印度境注入恒河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 卷3 《山川》: “朋

  • 茭湖岭

    在今浙江余姚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茭湖岭 “在县南五十里。山径峭险,亦四明(山) 之别岭也”。

  • 鄱阳郡

    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孙权分豫章郡置,治所在鄱阳县 (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镇)。三国吴赤乌八年 (245) 移治吴芮故城(今波阳县)。辖境当今江西鄱阳湖东岸、进贤县以东及信江、乐安江流域 (婺

  • 阿济山

   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西北至新疆伊吾、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北,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至南戈壁省西部南界上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16: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“北至阿济山,原注:逾大戈壁接扎萨克图汗部界。补注:秋

  • 护龙河

    ①北宋汴京外城壕。在今河南开封市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1:“东都外城,方圆四十余里。城壕曰护龙河,阔十余丈。濠之内外,皆植杨柳,粉墙朱户,禁人往来。”②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明南京城子城东侧护城河。

  • 兴和府

    明洪武三年(1370)改兴和路置,属北平布政司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北县。四年(1371)废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以兴和路改置,治高原县(今河北张北县)。属北平布政司。辖境小于兴和路。后省。

  • 花怜水

    即今广西平南县北大同江(同和江)。《元和志》卷37大同县:“花怜水,在县东北二十步。”源出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南观音山南麓,东南流至藤县西北入浔江。

  • 受禅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二十八里繁城回族镇。魏文帝曹丕即位于此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颍水“径繁昌故县北,曲蠡之繁阳亭也。魏书国志曰: 文帝以汉献帝延康元年行至曲蠡,登坛受禅于是地,改元黄初,其年以颍阴之繁阳亭

  • 河上溪

    在今福建平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平和县: “河上溪在县 (旧治在今县西南九峰镇) 东南。亦出大峰山。或云,大峰之支麓有旗山,水源出焉。流为西林溪。又南为云霄溪,即漳浦县漳江之上源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