峿山
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。亦作浯山。一名巨平山。《水经· 汶水注》: “伏琛、晏谟并言:(汶) 水出 (朱虚) 县东南峿山,山在小泰山东者也。”
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。亦作浯山。一名巨平山。《水经· 汶水注》: “伏琛、晏谟并言:(汶) 水出 (朱虚) 县东南峿山,山在小泰山东者也。”
①亦名太蓬山,蓥华山。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五十五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汉州:大蓬山“在什邡县。高岩矗天而立,瀑布飞落,最为奇观。有保圣院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什邡县:大蓬山“在县西五十二里。高岩矗天,瀑
即仙居岭。亦作上洙岭、上株岭。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境。清同治《萍乡县志》卷1:上朱岭“在县西仙居里,距城六十里。有石坚赤如朱,冶者取以锻铁”。
明弘治五年(1492)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六十里石别乡三寨。民国时废。明弘治五年(149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南永定。
即清波门。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一。
在今河北博野县东南。1940年4月,驻保定、安国、蠡县、博野等地的日伪军二千余人合击驻博野县白塔村的三十三团。团直及二、三营跳出包围圈,被重重包围的一营奋起抵抗,毙伤敌三百余人。战斗结束后, 日伪军杀
唐武德元年 (618) 分高陵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省入高陵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。属雍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江阳县置,为泸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州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88泸州:“远取泸川为名。” 县以此名。三年 (607) 为泸川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泸州治。元至元二十年(1
又名黄冈铺。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黄土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“太平市” 条下: 黄土市 “今为戍守处”。
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五十六里安溪乡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36:“安溪在钱塘县,去北关五十里。”明万历《钱塘县志·纪胜》:“苕溪至此百里,则势缓而渊深,无复崩溃之虑矣。”故名。明洪武中设税课司于此。(1)在浙
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景陵县:八十冢在“县东北七十里。有疑坟凡八十。地名长河,接德安府应城县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