峡口隘
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玉山县: 峡口隘 “在县西北。《闻见录》,自府城东二十里龙溪分路,由牛头岭临江湖出峡口,直抵县之北门,此往来间道也”。
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玉山县: 峡口隘 “在县西北。《闻见录》,自府城东二十里龙溪分路,由牛头岭临江湖出峡口,直抵县之北门,此往来间道也”。
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为羁縻州。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诺川县 (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)。后废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置,治诺川县(治今四川松潘县黄胜关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。后因地入吐蕃,
即彭亡山。今四川彭山县东十里之仙女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山县: “有彭女山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74彭山县: “彭女山在县东北十里。《华阳国志》 云: 彭祖冢及祠在此。后汉将岑彭死于此。又名彭亡山,
又名双江口。即今湖南株洲县(渌口镇)东北三十二里白关镇。五代楚马殷据湖南,设白关等五关。南宋以后设铺递,故名。
古国名。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(在西冷西北约10英里)一带。公元1568年后国势渐盛,领土扩展至西爪哇全境。中国、印度、波斯、土耳其、葡萄牙和荷兰等国商舶都来此进行贸易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3:
金天会八年 (1130) 改奉陵县置,属广宁府。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闾阳回族满族镇。元初废,后复为县,属广宁府路。明初废,置闾阳驿于此。古县名。金天会八年(1130年)改奉陵县置,治今
即夏水池。在今山西归汾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平阳府: “夏池水在府西南三十里,流合晋水入汾。”
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赐南雄州为保昌郡。治所在保昌县 (今广东南雄县)。
东汉建武十九年 (43) 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东。西晋属武平郡。《水经·叶榆水注》: 左水 “又东合南水, 水自泠县东径封溪县北”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四
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北四十八里,为昆嵛山群峰之一 。一石高3米,长4.5米,刻“圣经山”三大字;一石高5米,长15.6米,状如卧碑,形似新月,俗称“月芽石”。随阳面之凹,刻老子《道德经》经文——《道经》和
①南朝梁置,为义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。隋大业初属澧阳郡。唐属澧州,贞观元年(627)移治今安乡县。元属澧州路。明属澧州。民国初属湖南武陵道。1916年属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②北周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