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岷州

岷州

西魏大统十年 (544) 置,治所在同和郡(治今甘肃岷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“南有岷山,因以为称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地。隋大业初废,义宁二年 (618) 复置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和政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岷州。上元二年 (675) 没入吐蕃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复置,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和、礼县、宕昌、岷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区。金改为祐州。后废。南宋绍兴九年 (1139) 另于长道县白石镇 (今西和县西南) 置岷州,十二年(1142) 改名西和州。元于故治复置岷州,初属巩昌路,至元八年 (1271) 割属脱思麻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) 置岷州千户所,十一年 (1378) 改为岷州卫。清雍正八年 (1730) 复为岷州,属巩昌府。1913年降为岷县。


西魏大统四年(538年)于宕昌羌地置南洮州,后改为岷州,治溢乐县(今岷县)。因南有岷山得名。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岷县一带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义宁二年(618年)复置。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年)后地入吐蕃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复置,治今岷县。属秦凤路。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西和、宕昌、礼县、岷县等县地。金改为祐州。后废。南宋绍兴九年(1139年)另于长道县白石镇(今西和县西南)置岷州。十二年改为西和州。蒙古于原祐川县地置岷州,治今岷县。初属巩昌都总帅府,后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路宣慰司。明初改置岷州千户所、岷州卫。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复置岷州,流官寄治他所。四十年废州为卫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复置州。属巩昌府。辖境仅有今岷县一带。1913年降为岷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口

    ①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北江口镇。明初移迎仙寨巡司治此。②即大黄江口。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江口镇。清咸丰元年(1851),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后,东进攻占其地。(1)古地名。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北。明初于此改

  • 火发岭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“火发岭在府东北三十里。两山夹峙,形势崇绝。”

  • 药 (藥) 乞站

    明初置,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北黑瞎子岛上木克得赫屯附近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“药乞站”。

  • 罗㬋寺

   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东。为喇嘛庙。唐时创建 (一说宋元祐中建)。明弘治五年 (1492) 重建。现存天王殿、文殊殿、大佛殿、藏经阁、配殿、禅院及各殿塑像等,齐备无损,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

  • 红石山

   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万全都司:红石山“在龙门卫城东五里。上产红石,可供玩好”。因名。

  • 沙岭驿

    明置,属海州卫。即今辽宁盘山县东南沙岭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2:沙岭驿“在(海州)卫西八十九里”。《明史·王化贞传》:天启间,化贞“遇大清兵平阳桥。锋始交,(孙)得功及参将鲍承先等先奔,镇武、闾阳兵遂大溃

  • 玉夺三巴桥

    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。唐时建。上盖绿色琉璃瓦,汉称琉璃桥。藏语“玉夺”意为玉石,“三巴”意为桥。由此西行二里,即至布达拉宫。

  • 三阳桥

    即今江西宜春市北三阳镇。明嘉靖《袁州府志》卷2:宜春县有三阳铺,“三阳桥,县北四十里”。

  • 朗沁喀巴布冈里

    即朗卜切喀巴普山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20载:“西番 (藏)语: 朗沁谓象,喀巴布,水口也。雪山涧水下流,如出象口,故名。”

  • 沥桥城

    在今江苏泗洪县南。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)筑。《寰宇记》卷16临淮县:沥桥城,“梁戍城。在徐城县西南二十五里……南临沥水桥,因以为名”。在今江苏省泗洪县南,南临沥水桥。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年)筑,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