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岘山

岘山

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南大小岘山。《宋书·符瑞志》:“宋武帝永初元年九月庚辰,甘霖降丹徒岘山。”元《至顺镇江志》卷7:岘山“在(丹徒)县西南五里”。

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4:岘山“本名显山,晋太守殷康于山下起显亭。以唐庙讳改之”。

③一名三丘山。即今浙江东阳市南双岘峰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婺州东阳县“有岘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:三丘山在“县南八里……晋义熙间,殷仲堪为守,尝登此,郡人比之羊叔子,因名岘山”。

④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东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0牟平县:岘山“与卢山相连,上有东牟侯祠。按:晏谟《齐记》云:卢山东北有东牟大岘山”。

⑤一作凿砚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信阳州“有岘山”。

⑥又作岘头山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陕县:“有岘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8灵宝县:岘山“在县东三十五里,山连陕州界。曹阳水出焉。形似襄阳岘山,因名”。

⑦一名岘首山。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破虏讨逆传》:坚讨荆州,击破刘表将黄祖,“追渡汉水,遂围襄阳,单马行岘山,为祖军士所射杀”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祜乐山水,每风景,必造岘山,置酒言咏,终日不倦。”及祜卒,“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,岁时飨祭焉”。


又称南岘山、岘首山。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南。东临汉水,为襄阳南面要塞。据《襄阳县志》:“本名小山。府志谓有三岘,而此为首,故名岘首。”西晋羊祜镇襄阳时曾登临此山,有“江山依旧、人生短暂”之感。东晋梁州刺史桓宣于山上筑城戍守。唐孟浩然有《与诸子登岘山》诗。为石灰岩山地,最高点海拔117米。山上多植桃和苹果树。有岘首寺遗址。西麓有襄东公路经过,东麓有焦枝铁路岘首山隧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鼓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 铜鼓关 “在府西北。《志》 云,石阡司与思南府蛮夷司接界处”。

  • 柏海

    一作柏梁。指今青海玛多县西扎陵湖、鄂陵湖的总称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 贞观十五年 (641),“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,令礼部尚书、江夏郡王道宗主婚,持节送公主于吐蕃。(弃宗) 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,亲迎于

  • 株洲市

    亦作洙洲市。即今湖南株洲市。旧属湘潭县,清置巡司于此。1951年置株洲市。简称株。在湖南省东部、湘江下游。面积1.1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535平方千米)。人口371.5万(市辖区78万)。辖荷塘、芦淞、

  • 貂渠谷

    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元嘉元年 (424),西秦王 “炽磐遣太子暮末帅征北将军木弈干等步骑三万出貂渠谷,攻河西白草岭”。在今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。十六国西秦建弘五年(42

  • 高村镇

    在今江西万载县北高村乡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高村镇 “在万载县西七十里。旧有巡司,后裁”。(1)在江西省万载县北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村街,人口28

  • 张家川镇

    ①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“义泉镇”条下:“州东九十里有张家川镇。”②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治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3清水县:“北八十里有张家川城,不详所始。”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

  • 枳沟镇

    民国置,即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四十五里枳沟镇。当潍水南岸。为通莒县孔道。清道光 《诸城县续志》 卷2作 “只沟”。在山东省诸城市西南部。面积87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枳沟,人口1.46万。明

  • 大城县

    ①东汉改大成县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当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古城梁村。东汉末废。②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改平舒县置,属霸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城县。清属顺天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(1)

  • 常河镇

    即今河北平乡县南二十二里常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二》: 常河镇,“明嘉靖二十一年筑堡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平乡县城南部。属河古庙镇。人口 1150。 常姓依漳河古道建村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纺织机械

  • 罗望江

   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1郁林州: 罗望江,“ 《九域志》: 在南流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郁林州: 罗望江 “在州西。一名西望江。亦出容山,绕流经州北,复西南流十余里,下流会南流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