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峒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岐峒“在州西北。岐人所居。岐人又在生黎之外,亦有生、熟二种,居五指山中,历代不宾。黎人惧之。《隋志》所谓㐌也。永乐三年,尝设土官统之,寻革。宏治中,始为‘寇’。正德七年,官军讨之,不克。嘉靖以来,常为寇暴。黄佐曰:黎外有岐,黎所惧者岐也。生岐疆界,由琼抵崖,不过三百余里。自儋达万,不过二日余程。候彼三八月饥荒,分兵四面,开示信义,彼必听从。乘此开路,可立衙门,岐既从而黎伏矣”。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岐峒“在州西北。岐人所居。岐人又在生黎之外,亦有生、熟二种,居五指山中,历代不宾。黎人惧之。《隋志》所谓㐌也。永乐三年,尝设土官统之,寻革。宏治中,始为‘寇’。正德七年,官军讨之,不克。嘉靖以来,常为寇暴。黄佐曰:黎外有岐,黎所惧者岐也。生岐疆界,由琼抵崖,不过三百余里。自儋达万,不过二日余程。候彼三八月饥荒,分兵四面,开示信义,彼必听从。乘此开路,可立衙门,岐既从而黎伏矣”。
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置,属平乐府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。宣统元年(1909) 徙治今贺县东南信都镇。1912年改为信都县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分广西贺县、怀集县及广东开建县地置
在今云南云县南二百五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大侯州: 蛮弥山 “林木阴森,崖石壁立”。山东南麓,即澜沧江。
亦作汕头。即今广东汕头市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澄海协设千总驻防于此。在今广东省汕头市。清属南澳镇管辖,设千总防守。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札由瓦万户。藏文史籍《隆多喇嘛全集》载乌思十三万户中,札由瓦(加玉)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之一,其
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鸡公背山“在永宁州(治今永宁镇)东,与关索岭对峙。《(贵州)通志》:亦名鸡公背坡。形如鸡背,下临溪涧,山路艰险,往来者视为畏途”。
北宋置,属太康县。即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八里崔桥乡。民国初置县佐于此。在河南省扶沟县东北部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崔桥,人口4800。原名徐集、九龙集,宋代崔姓在村西水上建桥,改
清初文献中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。一作图伯特、吐伯特、唐古忒。是吐蕃的音变。近代外语中对西藏的称谓如Tibet,Thebet,Tobut等即源于此。即“图伯特”。
在今江苏兴化市东十里。旧名率头湖。一作缩头湖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3高邮军: 得胜湖 “张荣、贾虎率山东强壮号义军,由梁山泊与金人转战至于承楚,师皆舟舰。时虏监军挞辣在泰州,义军劫之,虏浸苦之。荣等亲统
在今河南济源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济源县: 狐岭关 “一名胡岭关。宋绍定三年,蒙古史天泽攻金将武仙于卫州,仙败走胡岭关,天泽遂取卫州,是也”。
又各南碾。 即今河北尚义县治南壕堑镇。民国 《张北县志》 卷3: 南壕堑 “在县城西一百四十里。于前清光绪二十六里掘筑壕围”。1944年尚义县迁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