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岐山县

岐山县

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三龙县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岐山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0岐山县:“在岐山之阳,因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扶风郡。九年(613)移治今岐山县东北八里。唐初属岐州。武德元年(618)移治张堡垒(今岐山县东北岐阳村附近)。七年移治龙尾驿城(今岐山县东二十里)。贞观八年(634)移今岐山县。至德元年(756)后属凤翔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西部、渭河平原西部。属宝鸡市。面积855平方千米。人口45.9万。辖12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鸣镇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445年)于东北部今京当乡周城镇设周城县,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移治今眉县境,次年于今岐阳村置三龙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三龙县移治岐山南,改为岐山县,属岐州。县以山名。《寰宇通志》:岐山在县东北,“山有两岐,故名”。大业九年(613年)移于今县东北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移治于今县东北岐阳村附近,七年又移治今县东南龙尾城(今故郡)。贞观七年(633年)分岐山、扶风二县地于今县东北岐阳村设岐阳县,八年岐山县移治今址。元和二年(807年)省岐阳县入岐山、扶风两县,岐山县属凤翔府。此后,历五代、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未改。1913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宝鸡分区。1950年属宝鸡专区。1956年9月属省。1958年11月省入凤翔县。1961年复设,属宝鸡专区。1969年属宝鸡地区。1971年10月属宝鸡市。地处关中盆地、黄土高原过渡区。北有岐山,南接秦岭,渭河横贯中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、烤烟为主,盛产辣椒、大蒜。矿产有铁、磷、石英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机械、纺织、化工、建材、造纸、酿酒等。特产凤鸣酒、竹器、柳编、花灯。陇海铁路、西宝公路北线经此。古迹有周原遗址、西周古城址、周太王墓、周公庙、武侯祠、宋太平寺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土弥干川

    一作赤弥干川。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52番和县:“土弥干川,即古匈奴为放牧之地。鲜卑语髓为吐弥干,言此川土肥美如髓,故以名之。”

  • 石村汛

   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统部》 义宁协副将:有石村汛,把总驻防。

  • 喝汗城

    一名斤城。 为东安国都。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。《新唐书· 西域传》: 东安 “治喝汗城, 亦曰斤”。 唐显庆中置木鹿州于此。

  • 兴原山

    在今甘肃定西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县:兴原山“在县东二里”。

  • 南城山

    ①即今江西黎川县南福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0建昌军南城县: 南城山 “在县东南一百四 十里。旧名覆船山,天宝六年敕改名南城山”。②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。即曾子葬父处。亦名曾子山。又名毓秀山。《寰宇记》

  • 定淮特别区 (县级)

    1944年日伪置,治大通(今安徽淮南市大通区)。1945年8月废。

  • 楼关

    即今河南栾川县北五十五里秋扒乡。清属嵩县。清乾隆 《嵩县志》 卷 12: 楼关在 “潭头西三十里。古楼子关。俗名揪坡”。1949年改属栾川县。

  • 王谦寺镇

    即今河北景县西南二十八里王谦寺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景州图:西南有王谦寺。在河北省景县西部。面积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谦寺,人口920。相传,此地有晋代王谦建造的寺院,故

  • 绵阳县

    1913年改绵州置,属四川西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绵阳市。以治地在绵山之阳故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城濒涪江西岸,为水陆冲要,自剑阁而南,至此地势始平,为川西著名大县。昔有 “蜀道咽喉”,“剑门锁钥”

  • 八里郎

    一作巴里郎。即今西藏洛隆县西八里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3:巴里郎“一作八里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