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阳渎
古运河名。自今江苏淮安市北通淮河,东南流经射阳湖,南至江都县东,西折经扬州市南入长江。一说即大业初所开邗沟。《隋书·高祖纪》:开皇七年(587),“于扬州开山阳渎,以通运漕”。因北起山阳县(今江苏淮安市)境而得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元年(605)“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, 自山阳至扬子入江”。
古运河名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为沟通江、淮漕运而开凿,因北起山阳县(今江苏淮安市)境得名。自今淮安市东南流经射阳湖,南至江都市东,西折经扬州市南入长江。一说即大业元年(605年)所开邗沟。
古运河名。自今江苏淮安市北通淮河,东南流经射阳湖,南至江都县东,西折经扬州市南入长江。一说即大业初所开邗沟。《隋书·高祖纪》:开皇七年(587),“于扬州开山阳渎,以通运漕”。因北起山阳县(今江苏淮安市)境而得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元年(605)“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, 自山阳至扬子入江”。
古运河名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为沟通江、淮漕运而开凿,因北起山阳县(今江苏淮安市)境得名。自今淮安市东南流经射阳湖,南至江都市东,西折经扬州市南入长江。一说即大业元年(605年)所开邗沟。
即今江西永丰县南一百四十里上固乡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义乡县置,属熙州,大业初属同安郡。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。取举目可望江流为名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于县置高州,寻改智州。七年 (624) 属严州,后属舒州。南宋属安庆府。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溧阳县置,属建康路 (后改集庆路)。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。明初复为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溧阳县置,治今江苏省溧阳市,属建康路(后改名集庆路)。十五年升为府,十六年,
即今湖北枝城市东南枝城镇。《宋史·贾似道传》:似道“即弃官去,使吕文德报北兵攻下沱急”。即此。南宋咸淳六年(1270)枝江县治此。在今湖北省枝江市南沱江上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年),贾似道假辞位,密
在今云南梁河县东二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南甸宣抚司: 温泉山 “层峰叠嶂,连亘二十余里。林木阴森,下有温泉”。
东汉改合肥县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西。三国魏复为合肥县。东汉改合肥县置,治今安徽省合肥市。三国魏复为县。
南朝陈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豪静县 (在今广西昭平县南百余里古袍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昭平县南境。隋开皇时废。南朝陈置,治豪静县(今广西昭平县南)。辖境即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南一带。属静州。隋开皇九年
清代在新疆乌鲁木齐 (今新疆乌鲁木齐市) 设都统,伊犁 (今霍城县南)、塔尔巴哈台(今塔城市)、喀什噶尔 (今喀什市) 三处设参赞大臣,分区统辖新疆天山南北、巴尔喀什湖、帕米尔以东地区及驻防官兵,均受
即今河北魏县南四十八里牙里镇。明正德《大名府志》卷1:大名县有牙里集。
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改高邮路置,治所在高邮县 (今江苏高邮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、兴化、金湖、宝应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高邮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改高邮路置。治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