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山西

山西

①战国、秦、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,与当时所谓“关中”同义。楚、汉相争,萧何镇守关中,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 谓“萧何填抚山西”。《正义》曰:“谓华山以西也。”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秦汉以来,山东出相,山西出将。”其后则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。元置河东山西道宣慰司。明洪武二年(1369)置山西行中书省,清置山西省, 山西遂为政区名。

②即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之山西县。《清史稿·越南》:光绪九年(1883),法侵略军“进攻山西,破之,刘团溃,永福退守兴化城”。


古地区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通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赞曰:“秦汉已来,山东出相,山西出将。”其后则通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。隋末李渊为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大使。元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,明洪武二年(1369年)置山西行中书省,山西遂成为政区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洛

    谓黄河与洛水交汇处及附近之地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“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。” 《正义》:“ 《世本》 云: ‘夏禹都阳城,避商均也。又都平阳,或在安邑,或在晋阳。’ 《帝王世纪》 云: ‘殷汤都亳,

  • 屯驻军寨

    宋置,属长汀县。在今福建长汀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汀州府长汀县:屯驻军寨“在府南三里。宋建炎中,群寇扰乱,遣军讨捕,尝驻于此。绍兴十四年始创筑,元废”。

  • 龙源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(638)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水源镇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水源。属环州。唐末后废。

  • 小虢

    乃西虢支庶。即今陕西宝鸡县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武公十一年(前687)“灭小虢”。后为邑。春秋时称“西虢”为“小虢”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武公十一年(前687年),“灭小虢”,即

  • 高乔山

    在今浙江淳安县 (排岭镇) 西南百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遂安县: 高乔山 “近开化县界。层峰叠嶂,溪谷迂回,正德八年流寇由开化马金岭突犯,尝筑寨于此,以遏其冲”。

  • 碧溪

    ①桐水支流无量溪东源。源出今安徽广德县东南四十里羲苍山 (今称阳岱山)。《清一统志·广德州》: 碧溪 “在州东三十里,源出羲苍山,西北流入桐水”。②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碧溪乡。1860年杞绍兴率

  • 洛甲洛屯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北。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,属管番民总管。后废。

  • 层台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北层台乡。二十七年(1394)废。

  • 普昌

    在今云南姚安县西。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庆元县

    南宋庆元三年(1197)分龙泉县置,属处州。治所即今浙江庆元县。以年号得名。元属处州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)省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处州府。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在浙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