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山南西道

山南西道

①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山南道置,为十五道之一。治所在梁州(后改兴元府,在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、甘肃嶓冢山以南,四川江津、永川等市县以北,陕西佛坪、西乡、镇巴和四川城口、开县、大竹、邻水以西,嘉陵江流域以东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)废。作为地区直至五代仍沿用。

②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(756)置山南西道防御守捉使,广德元年(763)升为节度使,寻降为观察使,治梁州(后升兴元府,治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领梁、洋、集、壁、文、通、 巴、兴、凤、利、开、渠、蓬十三州。建中元年(780)升为节度使。兴元元年(784)增领果、阆两州。此后辖境逐渐缩小。景福元年(892)为李茂贞所据,仍领兴元府及集、壁、文、通、巴、开、渠、蓬八州。天复二年(902)又为王建所并。至天祐末所领仅限兴元一府。五代地属前、后蜀。北宋初废。


(1)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分山南道西部置,为全国十五道之一。采访处置使治梁州(治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秦岭山脉及支脉嶓冢山以南,汶水河、子午河、大巴山和四川省开江、大竹、邻水等县以西,嘉陵江和阆中、南部、西充等市县以东;重庆市涪陵区、开县以西,永川、大足等市县以东,江津、南川、武隆等市县以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(2)唐方镇名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山南西道防御守捉使,广德元年(763年)改为观察使,治梁州(后升兴元府,治今陕西汉中市东),领梁、洋、集、壁、文、通、巴、兴、凤、利、开、渠、蓬十三州。建中元年(780年)升为节度使。兴元元年(784年)增领果、阆两州。此后辖境逐渐缩小。景福元年(892年)为李茂贞所据,仍领兴元府及集、壁、文、通、巴、开、渠、蓬八州。天复二年(902年)又为王建所并。至天祐末所领仅限兴元一府。五代地属前、后蜀。北宋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婆闰县

    又作婆润县。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武康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九十六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平泉县: “婆闰故县在县南四十六里。”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平泉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恭帝二年(

  • 宣化郡

    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置,属严州 (西宁州)。治所在可泉县 (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三十里佑君镇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西南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可泉县(今四

  • 永寿镇

    ①金置,属永寿县。即今陕西永寿县东北永寿坊。后废。②即今湖南衡阳市北南岳镇。清于此置巡司。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南部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寿,人口 2870。因初建于北宋,当

  • 南豳城

    在今陕西永寿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31永寿县: 南豳故城 “后魏时所筑。在县北据山,其东、西、南三面险绝,实控御之地”。

  • 承营

    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。《晋书· 慕容垂载记》: 太元九年 (384),后燕慕容楷追击丁零翟真,“战于下邑,为真所败,真遂屯于承营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九年(384年),后

  • 半拉山

    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七十里半拉山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民府镇安县:“东北有半拉门市镇。”

  • 外喻部

    唐南诏的部名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一带。

  • 洛加宗

    即今西藏贡觉县西南哈加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 《程站》: 阿足 “五十里至歌二塘。经平川二十里,上山三十里,路最险要。至洛加宗,有塘铺”。“洛加”,藏语意为神主、天主。

  • 河西州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临安路。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西二十二里河西镇。二十六年(1289) 降为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通海县西北。属临安路。至元二十六年降为县。

  • 荡阴

    战国魏邑。即今河南汤阴县治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 “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。畏秦,止于荡阴不进。” 即此。古邑名。即今河南省汤阴县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,畏秦,止于荡阴。”即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