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门屿
又名丁字门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渔翁岛北侧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丁字门屿“周围不及里许,并无居民,去西屿头有七八里许”。
又名丁字门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渔翁岛北侧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丁字门屿“周围不及里许,并无居民,去西屿头有七八里许”。
即今河南林州市北任村镇。民国《林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“任村,距城五十里。”有“市集”。
①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梁山侧。《初学记》卷8引《武陵记》曰:“风门山有石门,去地百余尺。将欲风起,此门隐隐有黑气上,须臾有黑风竞起。”②又作枫门山。亦名枫门岭、风阳山。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
①在今山东新泰市东南十五里。《国语·晋语》: “范献子聘于鲁,问具山、敖山”,即此。今俗称青云山。②在今河南荥阳市北。《尚书·序》: “仲丁迁嚣。” 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帝中丁迁于隞。” 《索隐》:
又名安澜索桥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二里二王庙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灌县: 珠浦桥在 “县西二里,索桥也。亦谓之绳桥,长百二十丈,阔一丈”。
1914年改开县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30年改为开阳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开县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驻地城关镇。因“原名取义狭隘”,1930年易名开阳县。
在今江西吉水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吉水县:张家渡水“在县东南。其水西北流,有庐江、河口、分陂、幽溪、皂江、义昌、王江、明德、萧泷诸水,皆分流交会而入赣江”。
即今陕西靖边县西宁条梁镇。清乾隆二十年(1355)于此设巡司驻守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在陕西省靖边县西部。面积288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宁条梁,人口 1520。昔村地处一条长满柠条的平梁上得
亦作赐支河。指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河段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羌地 “滨于赐支,至乎河首,绵地千里。赐支者,《禹贡》 所谓析支者也”。无弋爰剑曾孙忍时,“忍季父卬畏秦之威,将其种人附落而南,
在今山西天镇县北五十二里新平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山西行都司: 新平堡 “嘉靖二十五年置,隆庆六年增修,周三里有奇。……嘉靖中屡为寇冲,归款后,设市口于此,亦要地也”。
即南诏会川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会川路:“天宝末没于南诏,立会川都督府,又号清宁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