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益州
即北魏益州、西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义城郡:“后魏立益州,世号小益州。梁曰黎州。西魏复曰益州,又改曰利州。”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,《舆地纪胜》卷184利州:“《图经》:时人又呼为小益,对成都之为大益也。”
即北魏益州、西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义城郡:“后魏立益州,世号小益州。梁曰黎州。西魏复曰益州,又改曰利州。”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,《舆地纪胜》卷184利州:“《图经》:时人又呼为小益,对成都之为大益也。”
古地名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的凤仪坝子。《隋书·史万岁传》: 开皇间,史万岁 “渡西二河,入渠滥川,行千余里,破其三十余部”。即此。一说在今晋宁县附近。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一带;一说即县东南五里,东北流入滇池
我国古代北方民族。又称“胡”。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、狁。战国时期,分布于秦、赵、燕(西部)三国之北,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。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,取“河南”(今
(臺) 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北。唐李商隐《青陵台》 诗: “青陵台畔日光斜,万古贞魂倚暮霞。”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北。唐李商隐有《青陵台》诗。
①唐景龙二年 (708) 置,隶朔方军总管(后置朔方节度使)。治所在东受降城 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)。天宝四年 (745) 移治单于大都护府所在之古盛乐城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),置金河县为理
北魏改竹邑县置,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《魏书·灵征志下》:“高祖延兴元年十二月,徐州竹邑戍士邢德于彭城南一百二十里,得蓍一株。”即此。
清宣统二年(1910)改东布特哈置,为直隶厅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讷河市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2:“以讷默尔河得名。”1913年降为讷河县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讷河市。
唐开元二十年(732)改新安县置,属睦州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永贞元年(805)改为清溪县。古县名。唐开元二十年(732年)改新安县置,治今浙江省淳安县西(今已没入新安江水库中)。属
五代周于李晏口置,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南。《旧五代史· 周书 · 世宗纪二》: 显德二年 (955),“以李晏口为静安军,其军南距冀州百里,北距深州三十里,夹胡卢河为垒,……及垒成,颇扼要害。自是敌骑虽至
元至正四年(1344)置,属遂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一百里赤云乡南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废。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石羊镇“离石羊场五里,即古石羊废县”。
即西石乳州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