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濮
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濮州临濮城:“或谓之小濮。蒙古忽必烈南侵,尝驻兵于小濮,即此。”
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濮州临濮城:“或谓之小濮。蒙古忽必烈南侵,尝驻兵于小濮,即此。”
①即涝水。在今山西临汾市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牛首之山,……劳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潏水。”②即今广西那坡县南百合水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末山水“在小镇南三十里。源出末山,南流与劳水合,入越南界”。
唐置,属蓝田县。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桥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 引 《蓝田县志》: “世传其地有仙窟,即唐裴航遇云英处。”
又称安源支线。自江西萍乡至安源煤矿。长7.2公里。为株萍铁路 (后改浙赣路) 支线。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动工修筑,二十九年(1903) 建成。
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莱芜县 “牟城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东北六十里有裹头城,俗传汉武登蓬莱,经此筑城。时方簪冠学道,故名。” (按,《纪要》 称,在莱芜县东北六十里,误。
在今湖南永州市南百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零陵县: 鸣水岭 “瀑布飞泉,声闻数里,接全、道二州界”。
即春秋时鄇邑。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一年》 杜注: “鄇,温别邑。今河内怀县西南有鄇人亭。”
金初升咸州置,置都统司。治所在咸平县(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)。天德二年 (1150) 改为咸平路。金初置,治咸州(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开原、铁岭、昌图、康平等市县地和吉林省四平
春秋宋地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一年 (前521),“齐师、宋师败吴师于鸿口”。杜注: “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。”春秋宋地。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一年(前521年):“齐
唐西域解苏国都城。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天马都督府 “以解苏国数瞒城置”。
清雍正八年(1730)置,属盐源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北桃巴乡瓦厂(旧木里)。“木里”,藏语意为“高而宽广美丽”。同治七年(1868)改为木里宣慰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