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基隆
即今台湾台北县北三芝乡驻地。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,亚于基隆,遂有此名。
本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又作埔头。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三芝乡。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,亚于基隆,遂有此称。
即今台湾台北县北三芝乡驻地。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,亚于基隆,遂有此名。
本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又作埔头。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三芝乡。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,亚于基隆,遂有此称。
清嘉庆四年(1799)于福清旧县丞平潭地置,属福州府。治平潭(今福建平潭县)。辖海坛岛。1913年废厅,改为平潭县。民国《平潭县志》卷3:“按《关都记》:海坛山势远望如坛,故名。自唐以来皆沿用之,平潭
1933年改古化县置, 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百寿镇。1952年并入永福县。旧县名。1933年改古化县置,治永宁(今广西永福县西北寿城镇)。以县内有百寿岩得名。1953年撤销,并入永福县。
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二十里杨镇。清设把总驻此。
一名樵谷山。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五十里石所山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石所山“在仙游县东北六十里何岩东,高数千仞,盘踞百余里。……其东有麦斜岩,亦名樵谷山”。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一○八团驻此。在福建省仙
在今江苏江都市西北邵伯镇西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:白茆湖“东通官河,昔置斗门桥于此。运河水涸,则引湖以济漕”。
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五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四城山“亦名四层山。危壁峭立,上有巨石黑色,名铁印山。下多屯田军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作“泗城山”。
①清置,属临海县。即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四十八里花桥镇。有县丞驻此。②即今江西星子县西南华林乡。桥跨蓼花池水上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:南康府星子县有花桥。③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花桥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
在今广东高要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 都堰水 “在府西七十里。源出德庆州界大朝山,流入境,……注于大江”。
即今贵州余庆县西北龙溪镇。民国《余庆县志》卷1:龙溪场“距城西五十里”。1932年置镇。1958年废。1984年复置龙溪镇。
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十里桥儿沟。原为天主教堂,是一座具有欧洲塔形尖顶的砖木结构建筑。1934年建。1937—1939年间,是中共中央党校校址。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,中共中央在此举行中国共产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