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丘门
五代大梁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北墙西门。梁开平元年 (907) 改封丘门为含曜门,时人犹以旧称封丘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,“李嗣源军至大梁,攻封丘门,王瓒开门出降”。后晋天福三年 (938) 改为宣阳门,仍俗称封丘门。
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,改东京城西墙东门为含曜门,时人犹以旧名称作封丘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,“李嗣源军至大梁,攻封丘门,王瓒开门出降”。后晋天福三年(938年)改名宣阳门,仍俗称封丘门。
五代大梁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北墙西门。梁开平元年 (907) 改封丘门为含曜门,时人犹以旧称封丘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,“李嗣源军至大梁,攻封丘门,王瓒开门出降”。后晋天福三年 (938) 改为宣阳门,仍俗称封丘门。
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,改东京城西墙东门为含曜门,时人犹以旧名称作封丘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,“李嗣源军至大梁,攻封丘门,王瓒开门出降”。后晋天福三年(938年)改名宣阳门,仍俗称封丘门。
唐元和二年 (807) 置,属唐年县。即今湖北通城县。元和五年 (810) 改名通城镇。古镇名。唐元和二年(807年)置,在今湖北省通城县境。五年改为通城镇。
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上。北宋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》 卷中: 砚石山 (即灵岩山)“又有响屧廊,或曰鸣屐廊,以楩梓籍其地,西子行则有声,故以名”。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8: 响屧廊 “在灵岩山
在今安徽全椒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8滁州:北独山“在全椒县西六十里。崒然特起,不与众山相接。上有汉高祖庙及古塔”。
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 “铜崖山在府城西南。高十仞,屹立铜仁大、小二江间”。
①三国魏置,属乐陵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。北魏废。②西晋元康五年 (295) 置,属江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江安县西。后废。③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承安镇。《元和
元至元间改江阴路置,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连洋州,寻复为江阴州。洪武初改州为江阴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后降江阴路置,治今江苏省江阴市。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约当今江苏
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三十四里冢头村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 11: 清同治四年(1865) 七月,捻军 “至冢头集” 与清军激战。
即今辽宁康平县西南方家屯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康平图:南有方家甸。
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拉林镇。《元史·兵志三》 浦峪路屯田万户府: “ (至元) 三十年,命本府万户和鲁古䚟领其事, 仍于茶剌罕、 剌怜等处立屯。” 即此。
①西汉置,属胶东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十五里密城。东汉初废。安帝复置, 属北海国。西晋属北海郡。北齐徙治今山东潍坊市,为高阳郡治。隋开皇初郡废, 县属青州。十六年(596)属潍州。移下密县于今潍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