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寺前镇

寺前镇

亦名寺头镇。北宋置,属澄城县。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 引《县志》:“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,即寺前镇。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,名曰遵义堡。”


(1)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2.9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麒麟村,人口720。镇以寺前河得名。1949年为寺前乡,1961年为寺前公社,1984年复为寺前乡。1992年马龙乡、佛图乡并入置寺前镇。地处大别山区。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茶、桑。有茶叶初制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有公路接105国道。佛图山佛图寺为晋时佛图澄僧所建。(2)在湖南省辰溪县境南部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,人口790。明代为古驿道之铺站,其后山有寺,故名。1958年建寺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9年置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。矿产资源丰富,有煤炭、石灰石等矿。湘黔铁路经此设站,省道穿过全境。(3)在陕西省澄城县东南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,人口 4210。宋景祐年间,因位于太云寺前改名寺前铺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知县徐效贤筑堡御敌,因地处遵教里和仁义里之间,改名遵义堡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载已设寺头镇,后复名寺前镇。1950年设寺前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3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苹果、烤烟。有农具、机砖、食品等厂。为大荔、澄城、合阳三县交界处农贸集市。有公路通渭韩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勐 (猛) 康

   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即今云南勐海县北勐康。

  • 万佛堂石窟

    在今辽宁义县西北十八里万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悬崖上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万佛堂在“(义州)城西十五里。有山俯瞰凌河。魏景明间,好事者于南岩石佛像,大小无数,故名”。分东、西两区,西区共九

  • 琉璃桥

    即玉夺三巴桥。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。清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琉璃桥 “在西藏堡外上布达拉山大道”。

  • 江猪岭

    在今山西长子县南四十里, 与高平县接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),“夹马指挥使尹皓攻晋江猪岭寨, 拔之”。后周显德元年(954),“初,帝与北汉主相拒于高平,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

  • 叱日岭

    又名赤日岭。即今河北井陉县(微水镇)西青泉岭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二年(893),李克用败成德兵于平山,进攻天长镇,成德帅王镕“出兵三万救之,克用逆战于叱日岭下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北省井陉

  • 观山

    ①即佛山镇(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)。民国《黑龙江乡土志》:“现因佛山名同于广东(佛山市),相沿称观山。”②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,秦望山北。清光绪《江阴县志》卷3:观山“山顶如屏,东西分峰,谚称观山

  • 常河镇

    即今河北平乡县南二十二里常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二》: 常河镇,“明嘉靖二十一年筑堡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平乡县城南部。属河古庙镇。人口 1150。 常姓依漳河古道建村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纺织机械

  • 威龙州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以巴翠部置,属定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。二十五年(1286) 属德昌路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为威隆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

  • 渭田市

    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渭田乡。清时有巡检驻此。

  • 龙舒水

    即南溪。今安徽舒城、庐江二县境之杭埠河。《寰宇记》卷126舒城县:“龙舒水在县南三里,按《左传》杜预云:庐江西南有龙舒,即此水是也。源从三角山东北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