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文堂
北魏平城宫殿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 载: 太和十二年 (488) 九月,“起宣文堂、经武殿”。太和十七年 (493),“三月戊戌,改作后宫,帝幸永兴园,徙御宣文堂”。
北魏平城宫殿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 载: 太和十二年 (488) 九月,“起宣文堂、经武殿”。太和十七年 (493),“三月戊戌,改作后宫,帝幸永兴园,徙御宣文堂”。
①简称司隶。西汉征和四年(前89)置,掌京畿七郡捕督奸猾,察举百官以下犯法者。无固定治所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陇县、彬县、黄陵、洛川、宜川以南,山西永和、汾西以南,霍州、沁水、阳城以西和河南安阳、
即绥边砦。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西宁州: 绥边砦 “旧名宗谷,崇宁三年建筑,后改今名”。
在今贵州石阡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石阡府: 登沙塘 “在石阡司治南。居民筑堤遏水以避旱”。
亦作舟口、州口。即今四川蓬安县。清光绪 《蓬州志》: 州口 “在城东溯行五里,渡嘉陵而达,在龙角山之隈。……与州夹水,而当通衢,故曰州口。舟所泊,故曰舟口。市场所集,故曰舟镇,或云濂溪。周子之适合州,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右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土拉河北岸那万策仁古内呼勒。
在今河北承德县西北。宋沈括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打造馆“西南行十余里,至中顿。顿之西南有大山,上有建石,望之如人,曰会仙石。山下大川流水,川间有石屹然对山,乃筑馆其上。傍有茂木,下湍水,对峙大山。大山之西
一名阌乡水。即今河南灵宝市西双桥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玉涧水“南出玉溪,北流径皇天原西, ……又北径阌乡城西,世谓之阌乡水也”。
①又名白洋河。即今山东栖霞县、烟台市境之白洋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福山县:“西南有义井河,北入海。”其上源曰大河。栖霞县“南有翠屏山,大河出焉,即义井河之上源”。②在今湖北麻城市东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①在今辽宁绥中县西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来州“有三州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三山“在卫西北三十里。高数千仞,三峰并秀”。②又名护国山、下三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,长江东岸板桥浦西。《寰宇记》
即今江苏姜堰市东白米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泰州东有“大白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