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府右卫
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河北宣化县。二十八年 (1395) 改为宣府护卫。建文四年 (1402) 复置,移治定州 (今定州市)。宣德五年 (1430) 还治今宣化县,属万全都司。清顺治二年 (1645) 废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为防御蒙古置,治今河北省宣化县。二十八年改为宣府护卫。建文四年(1402年)复为宣府右卫,徙治定州(即今河北定州市)。宣德五年(1430年)还治今宣化县。清顺治十年(1653年)并入宣府前卫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河北宣化县。二十八年 (1395) 改为宣府护卫。建文四年 (1402) 复置,移治定州 (今定州市)。宣德五年 (1430) 还治今宣化县,属万全都司。清顺治二年 (1645) 废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为防御蒙古置,治今河北省宣化县。二十八年改为宣府护卫。建文四年(1402年)复为宣府右卫,徙治定州(即今河北定州市)。宣德五年(1430年)还治今宣化县。清顺治十年(1653年)并入宣府前卫。
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一百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 查村堰 “在县西南一百余里。受狮龙山泉及北山西岩诸溪水,灌田千三百余亩。明洪武初,知府赵安劄浚淤浅,撤曲防,分上、中、下三段,以次灌溉”。
在今江苏宝应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宝应县:长沙沟在“县东二十五里。西接运河,东入广洋湖”。
1949年4月析平泉、青龙二县地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境。八月裁。旧县名。1948年由青西县改置,治宽城(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镇)。1949年撤销,划归青龙、平泉两县。
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梅江河。清光绪《秀山县志》卷1:太阳山在“县西一百三十里。邑梅水出焉,东南流五十里屈废邑梅司北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秀山县:“邑梅河在东南,有红河溪会嘉塘河东北流注之
①元至正十五年(1355)朱元璋改太平路置,明初直隶南京。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马鞍山、当涂、芜湖、繁昌等市县地。清顺治二年(1645)属江南省。康熙六年(1667)属安徽布政使司。191
北周大象二年 (580) 改安州置,治所在宿预县 (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开元二十三年 (735) 徙治临淮县 (今江苏盱眙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宿
在今江苏扬州市北。唐杜牧《题禅智寺》诗:“谁知竹西路,歌吹是扬州。”后人以此名亭。宋欧阳修、尧梅臣皆有诗。后向子固易名歌吹亭。
即锡兰河。今吉林舒兰市东之呼兰河。
在今福建福安市北。元置巡司于此。明景泰六年 (1455) 废。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,分桂阳郡置,治所在零陵县 (今广西全州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、衡阳县以南,永州市、宁远县以西,武冈市和广西桂林市以东,阳朔县和湖南道县以北地。东汉移治泉陵县 (今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