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化州
金大定七年 (1167) 改归化州置,治所在宣德县 (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区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、宣化、万全、尚义、张北、崇礼、沽源县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、镶黄旗、兴和、商都、化德县等地。翌年改名宣德州。
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归化州置,治文德县(即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沽源、崇礼、张家口、宣化、万全、张北、尚义,内蒙古自治区兴和、察哈尔右翼前旗、商都、化德及镶黄旗等地。次年又改为宣德州。
金大定七年 (1167) 改归化州置,治所在宣德县 (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区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、宣化、万全、尚义、张北、崇礼、沽源县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、镶黄旗、兴和、商都、化德县等地。翌年改名宣德州。
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归化州置,治文德县(即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沽源、崇礼、张家口、宣化、万全、张北、尚义,内蒙古自治区兴和、察哈尔右翼前旗、商都、化德及镶黄旗等地。次年又改为宣德州。
北宋置,属漳浦县。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三十里旧镇。
亦名温井。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。唐杜光庭 《录异记》 卷6: “开州后倚盛山,东枕清江,泝江而北三十余里至温汤井。井水泉水,在北山上。麟德年因雷雨震霹,山脚摧裂,洞门自开。” 清魏源《圣武记》 卷9
唐久视初置,属羁縻高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东南六十里龙背山。后废。
1913年改东宁厅置,属吉林省延吉道。治所在三岔口(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乡)。因位于宁古塔之东而各名。1928年直属吉林省。1939年移治小城子(今黑龙江省东宁县)。1945年划归松江省。
明代称今台湾为小琉球,称今琉球群岛为大琉球。明代称今台湾为小琉球,称今琉球群岛为大琉球。
①西魏置,为丰利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。隋属西城郡。唐属均州。北宋乾德六年(968)废。②隋大业七年(611)置,属河间郡。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。唐贞观二年(628)省入文安县。③金明昌四年(119
古九河之一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东南。《尚书· 禹贡 》 疏: “胡苏,其水下流,故曰胡苏。胡,下也,苏,流也。” 《汉书· 沟洫志》: “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,有徒骇,胡苏、鬲津,今见在成平、东光、鬲界中
亦名武都山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北隅北较场。为蜀国开明朝蜀王妃之墓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六年 (221),刘备 “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”。裴松之注: “ 《蜀本纪》曰: ‘武都有
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南六十里。《水经·胶水注》:“元于钦《齐记》曰:胶水出五弩山,盖胶山之殊名也。”《齐乘》卷2:胶水出“胶州胶西县西南铁橛山也, 北径密州东北卤山, 古名五弩山”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
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南巴郡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。大业初废入连江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仍属高州。永徽元年(650) 改属潘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茂名县。古县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