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源县
1948年由宝昌、沽源二县合并设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即今河北沽源县。1950年撤销,复为宝昌、沽源二县。
旧县名。1935年由宝昌、沽源两县合置,治宝昌城(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)。1950年撤销,复置宝昌、沽源两县。
1948年由宝昌、沽源二县合并设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即今河北沽源县。1950年撤销,复为宝昌、沽源二县。
旧县名。1935年由宝昌、沽源两县合置,治宝昌城(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)。1950年撤销,复置宝昌、沽源两县。
又名波罗庙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。相传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 (535),隋开皇十四年 (594) 重建。为历代中外商船往来停泊之处,我国船舶出海前于此庙祭拜南海神,以祈祷航海平安。历代帝
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火石乡。同治《酉阳直隶州志》卷4酉阳州:火石垭场在“州西北二百四十里”。清设州判。民国设县佐。
即今四川松潘县南镇坪乡南甲竹寺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呷竹寺土千户。
明置,属黔江县。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六十里白石乡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积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。后废。
在今湖北襄樊市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 遣晃助曹仁讨关羽,“贼屯偃城。晃到,诡道作都堑,示欲截其后,贼烧屯走。晃得偃城”。即此。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北。《三国志·徐晃传》: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
明末女真扈伦四部之一。分布中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一带。驻地在乌拉城(今吉林永吉县北乌拉街满族镇西北半里处)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打牲乌拉城“乌拉之先, 以呼伦为国号,姓纳喇,其始祖名纳齐布禄,
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内。《吴地记》: 皋桥,“汉议郎皋伯通,字奉卿所居,因名”。梁鸿隐居此。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。清康熙 《新修宜良县志》: “宜之为言,善也; 良,易直也。” 民国 《宜良县志》: “纪良,山名,在城西北十里,州因山名焉。” 至元二十
①明置,属龙门所。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龙门所:宁远堡,“旧为朵颜易马市口,景泰以后,敌骑屡由此入犯。嘉靖二十八年,筑堡于此”。②在今云南曲靖市南。《明史·何福传》:洪武二十四年(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