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阳郡
①北魏孝昌初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宜阳县(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)。东魏天平初为阳州治。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为熊州治,移治今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。隋开皇初废,义宁二年 (618)复置,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熊州。
②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义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
北魏孝昌初置,治宜阳县(今河南宜阳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宜阳、嵩县、洛宁、新安等县一带,隋开皇初废。义宁二年(618年)复置,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熊州。
①北魏孝昌初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宜阳县(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)。东魏天平初为阳州治。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为熊州治,移治今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。隋开皇初废,义宁二年 (618)复置,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熊州。
②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义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
北魏孝昌初置,治宜阳县(今河南宜阳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宜阳、嵩县、洛宁、新安等县一带,隋开皇初废。义宁二年(618年)复置,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熊州。
即钟繇坞。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四里中王村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湨水又东径钟繇坞北,世谓之钟公垒。”
在今广西合浦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东山岭“在合浦县东十里。昔人题为海角第一峰”。(1)又称余干山、东岗岭。在江西省余干县城中。是古干国的遗址。今余干县街市环山而立,山高56.2米,登山阶梯212
又名慨口城。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。西汉时筑,昌邑王刘贺封于此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刘昭注: 海昏侯国 “在昌邑城”。又名慨口城。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北。西汉时筑,昌邑王刘贺封此。
“札”又作“扎”。外蒙古旧部名。原为17世纪时喀尔喀三部之一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后为喀尔喀四部之一。所部十九旗,会盟于札克河源毕都哩雅诺尔。牧地约当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和扎布汗、库苏古尔、乌布苏
亦名段溪水。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 甘露元年 (256),“ (姜)维与艾争险,不克,其夜,渡渭东行,缘山趣上邽,艾与战于段谷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藉水又东合段
在今云南石屏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石屏州: 乾阳山在 “州北五里。高五百丈。上有石洞,林木郁葱”。
在今四川巫山县北三十里双龙镇。《明史·邵捷春传》: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(罗)汝才、(惠)登相越巴雾河,陷开县”。
北宋庆历元年 (1041) 置,治所在延州(后升为延安府,治今陕西延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、黄龙、洛川、宜君等县以北及清涧河以南地。金皇统中置总管府。蒙古废。北宋庆历元年(1041年)析陕西路沿边
又各南碾。 即今河北尚义县治南壕堑镇。民国 《张北县志》 卷3: 南壕堑 “在县城西一百四十里。于前清光绪二十六里掘筑壕围”。1944年尚义县迁治于此。
在今河南民权县东。《后汉书·仇览传》:“县召补吏,选为蒲亭长。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