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昌府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改夷陵州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在东湖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、长阳、兴山、巴东、秭归、五峰、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彝陵州置,治东湖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属湖北省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、长阳、五峰、鹤峰、巴东、秭归、兴山等市县地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改夷陵州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在东湖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、长阳、兴山、巴东、秭归、五峰、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彝陵州置,治东湖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属湖北省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、长阳、五峰、鹤峰、巴东、秭归、兴山等市县地。1912年废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西十二里太湖港上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8: 秘师桥“旧系木桥。康熙四十七年改建石”。
①即壶关山。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 壶口关 “又名壶关山。…… 《府志》: 两峰夹峙而中虚,状如壶口,故名”。②一名平山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 “汾水南与平水合,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运渎“在上元县西北一里半。吴大帝赤乌三年,使左右侍御史郄俭监凿。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,通运于苑仓。今所凿城在西门近南,其水东行过小新桥,而南经斗门桥,流入秦
在今贵州印江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南府:上费溪“在府东北百里。旧费州以此名。北流入四川黔江县界,亦曰黔江。又东北入湖广施州界,谓之清江”。
唐元和初置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古蔺县。北宋乾德二年 (964) 废。唐元和元年(806年)置,治今四川省古蔺县。以境内蔺草丛生,故名。北宋废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五云山下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云栖寺“吴越建。宋治平二年改名栖真禅院。后废”。明隆庆五年(1571),掘地得碑,即古云栖寺。“云栖竹径”为杭州胜景之一。
①唐景云元年(710)改武隆县置,属幽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。天宝元年(742)改名永清县。②唐天宝三年(744)析新丰、万年二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。因县境有会昌山得名。七年(748)改
在今甘肃会宁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》: 铁木山 “在会宁县西北 一百里。山色如铁,故名”。又称香林山。在甘肃省会宁县西。元大臣铁木儿游牧于此,故名。山高峻险,林木荫翳。海拔2297米。山东麓有九泉
元末明玉珍改湖南镇边宣慰司置,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改为长官司。
在今广东平远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平远县:三段岭在“县东南二十二里。段亦作断。三岭相接,纡回断续,通道所经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