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昌市
1949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宜昌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。
简称宜。在湖北省西南部,南邻湖南省。面积 21038 平方千米(市辖区 4248 平方千米)。人口396.8万(市辖区120.9万)。辖西陵、伍家岗、点军、猇亭、夷陵5区和远安、秭归、兴山3县及长阳、五峰2土家族自治县,代管宜都、枝江、当阳3县级市。市人民政府驻西陵区。春秋属楚。秦属南郡地,西汉置夷陵县,东汉建安十四年(209年)属宜都郡。西晋为宜都郡治。南朝梁置宜州。西魏改拓州。北周改峡州。隋大业初改为夷陵郡,属荆州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复峡州。元属峡州路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为夷陵州,省县入州。清初讳夷,改为彝陵州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为宜昌府,置东湖县为宜昌府治。1912年废府改为宜昌县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荆宜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设宜昌专区,划宜昌县城及近郊置省辖宜昌市。1958年宜昌市改属宜昌专区,1970年为宜昌地区,宜昌县治所迁至小溪塔。1971年神农架林区划入,1972年神农架林区改由省直辖。1979年宜昌市升为地级。1992年宜昌地区撤销,将其所属的宜昌、枝江、兴山、远安、秭归五县和长阳、五峰二土家族自治县并入宜昌市。1996年枝江县改枝江市,2001年宜昌县改设宜昌市夷陵区。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,山地占90%,西北属大巴山,西属巫山,西南、东南属武陵山。东部为江汉平原西缘。长江流经中部,出西陵峡后由上游进入中游。清江、黄柏河、香溪河注入长江。长江以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,长江以南属中亚热带气候。主产稻、棉花,特产柑橘、茶叶、蚕茧、油桐、油茶等,尤以脐橙、桃叶橙、夏橙、黑木耳、香菇、宜红茶、鹿苑茶为名产。盛产杜仲、天麻、党参、独活、黄连等中药材。矿产有磷、石墨、锰、重晶石、煤、硫铁、萤石等。有水电、机械、化工、冶炼、煤炭、电子、纺织、卷烟、医药、食品、建材、印刷等厂。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——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均在境内。以焦柳铁路、黄宜高速公路、318国道、三峡机场、长江和清江航道组成水、陆、空立体交通网。名胜有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