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安
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宜安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幽缪王迁三年 (前233),“秦攻赤丽、宜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真定府藁城县引《舆地记》: “宜安城,李牧所筑,旁有土山,冈阜崛起,又有台高数仞,俗犹呼为李牧台。”
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南。秦王政十四年(前233年)赵将李牧败桓岭于宜安,即此。
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宜安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幽缪王迁三年 (前233),“秦攻赤丽、宜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真定府藁城县引《舆地记》: “宜安城,李牧所筑,旁有土山,冈阜崛起,又有台高数仞,俗犹呼为李牧台。”
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南。秦王政十四年(前233年)赵将李牧败桓岭于宜安,即此。
在今贵州正安县西南之清溪河,为芙蓉江支流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1珍州: 虎溪 “在州东十七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播州宣慰司: 虎溪 “在真州长官司西南七十里。源出播州委家里,经旧珍州,下流合三江”。
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。汉置茶陵县于此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 115衡州茶陵县:“又按 《图经》 云,茶陵者,所谓陵谷名焉。今攸县东一百四十里茶陵故城是,汉为理所,俗名茶王城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
简称吉林,又作船厂。清康熙十二年(1673)筑。即今吉林省吉林市。清萨英额《吉林外纪》卷2:“国语吉林, 沿也;乌拉, 江也。以军民住居沿江(松花江)之一带。”故名。康熙十五年(1676)移宁古塔将军
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右翼右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图木尔布拉格西。
即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村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金南县治此。
西魏大统十三年 (549) 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。北周移武都郡治此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名虢县。古县名。西魏大统十三年(547年)置,治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镇。属武都郡。
西域国名。一作破洛那、拔汗那。又作钹汗、判汗、捍、宁远。唐代都于渴塞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之卡散赛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》:显庆三年(658),“以渴塞城为休循州
在今贵州石阡县西百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石阡府: 望乡崖 “下亦有泉,曰望乡泉”。
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,治所在石镜县 (今四川合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、铜梁、武胜、大足等市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涪陵郡。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涪陵县 (今四川涪陵市)。《元和
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顺德县:龙滘水“出县西南三十里龙头山,南流入于南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