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兴府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宜兴军置,属常州。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。二十年 (1283) 降为县,次年又升为府。元贞元年 (1295) 改为宜兴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宜兴军置,治今江苏省宜兴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宜兴市。属常州路。二十年降为县。二十一年复置,元贞元年(1295年)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宜兴军置,属常州。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。二十年 (1283) 降为县,次年又升为府。元贞元年 (1295) 改为宜兴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宜兴军置,治今江苏省宜兴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宜兴市。属常州路。二十年降为县。二十一年复置,元贞元年(1295年)废。
又作武周塞。在今山西左云至大同市以西一带。秦筑以备匈奴。以在武州 (今左云县) 置障塞,故名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元光二年 (前133),“ (单于) 贪马邑财物,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”。北魏开凿的云冈
一名好阳亭。即曹阳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曹水 “出南山,北径曹阳亭西。陈涉遣周章入秦,少府章邯斩之于此。魏氏以为好阳”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旧县东北。因在曹水之阳得名。秦末,陈胜遣
在今浙江永康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一》:石鳖潭“在永康县南五里。昔有人入山经此,遇一大龟,束之归,龟便能言曰:游不良时为君所得。人甚怪之,载上吴王,王命煮之。焚柴万车,语犹如故,诸葛恪命燃老桑,煮之
一名石楼山。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澄城县: 壶梯山 “阶级层峻,有似悬梯”。
即今广东阳东县南雅韶镇之北津。地当漠阳江出海之口。明万历四年(1576)于此置水砦,为海津要隘。清时设千总驻防。
即大肚川。在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。
在今安徽当涂县城北。唐李白有 《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》 诗。
西汉景帝四年(前153)置,属广陵国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四十六里夹江北小沙洲上(今属丹徒县)。东汉属广陵郡。三国时废。西晋太康六年(285)复置,东晋省入舆县。寻复置。北齐属江阳郡。陈属广陵郡。隋
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博木池“在右翼中旗西二百二十里。大小折苏图河注于此,又西入黄河”。
在今湖南石门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石门县“石门山”条下:“又县东一里有天门台山,顶方正如台。二小溪合流,台下为天门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