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兴军
南宋末改宜兴县置,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为宜兴府。
南宋末改宜兴县置,即今江苏省宜兴市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为府。
南宋末改宜兴县置,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为宜兴府。
南宋末改宜兴县置,即今江苏省宜兴市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为府。
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57新会县:“西熊洲、东熊洲俱在县南二十七里海心,有孤山相对耸上。”
即今安徽芜湖市东北裕溪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明置,属青川千户所。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南。《明史· 傅友德传》: 洪武四年 (1371),“下青川、杲阳进兵徇江油、彰明二县”。
亦名龙隐镇,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磁器口街道办事处。当清水溪注入嘉陵江处。民国 《巴县志》 卷1: 龙隐镇 “水陆交会,极便舟车,为城西重镇,陶器甲全县,故里人又呼曰磁器口”。区片名。在北京市崇文区
北宋政和七年(1117)置,属成都府路。治所在石泉县(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、安县二县地。南宋宝祐中移治龙安县(今安县东北)。元改为安州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年)升石泉县置
在今浙江常山县北二十二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6:衢州“以州有三衢山,因取为名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7常山县:三衢山,“《东阳记》云:山上有石,周回三百步”。在浙江省常山县中部。传昔有洪水自顶涌出,分三道而下,
即今吉林双辽县东北哈拉巴山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辽源州: “东北有东西蛤拉巴山。内兴安岭山脉自乌珠穆沁旗东出,伏行蒙古平原中,至是特起二山。由是山脉行于东辽河外,至源为库哷讷窝集,即长白山脉也。”
即采石津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 “自今有罢任之徒,许分留部下; 其已在江外,亦令迎还,悉住南州津里安置。”又称南津。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。南朝梁普通七年(526年)
即今江苏昆山市西南陈墓镇。原名锦溪镇。南宋孝宗的陈妃爱此水乡,殁后,宁宗嘉泰时选镇南五保湖(今名陈墓荡)为陈妃水冢,因改镇名为陈墓。旧属长洲县,明初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苏省昆山市西南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
国名。战国初,周考王都成周(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),封其弟于河南(今洛阳市西、涧水东)。因在成周之西,故称为西周桓公。后又封桓公曾孙于巩(今河南巩义市西十里康店乡),称东周惠公。此东西二周乃周畿内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