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兰县

宜兰县

清光绪元年 (1875) 改噶玛兰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宜兰县。


在台湾省本岛东北部,包括东北部海上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等岛屿,东临太平洋,西倚中央山脉。面积 2137.5 平方千米。人口48万。辖1市、3镇、8乡。县治宜兰市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和泰雅人聚居地。清嘉庆元年(1796年)福建漳州人吴沙率漳、泉、粤移民入垦。嘉庆十七年置噶玛兰厅,属台湾府。光绪元年(1875年)改置宜兰县,属台北府。日占初置宜兰支厅,后升格为宜兰厅。1920年废厅分置宜兰、罗东、苏澳三郡,属台北州。1950年由台北县划出复置宜兰县。南、北、西群山环列,山地、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。兰阳溪流经境内入海,形成扇状的宜兰平原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。农业有“兰阳米仓”之称。主要农产有稻、甘薯和花生等。特产桶柑、金枣、李和茶。太平山森林资源丰富,为本省重要林场之一。沿海渔业、养殖业较发达,盛产鲭鱼、旗鱼、鲣鱼等。矿产有铜、铁、锰、云母、大理石。工业有水泥、食品、造纸、化学和木材加工等。宜兰铁路北通台北、基隆,南达花莲、台东。2号、7号、9号省道经此。苏澳港是国际级海港。名胜古迹有五峰旗瀑布、金盈瀑布、梅花湖、礁溪温泉和开兰吴宅、罗提督兴路碑、仰山书院、杨进士故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台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。东汉末曹操筑于邺城内西北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东汉建安十五年(210),“作铜雀台”。十八年,“作金虎台”。其后又筑冰井台,故称三台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(邺)城之

  • 谷熟集

    即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三十二里谷熟镇。东汉曾为谷熟县治。

  • 黄梅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新蔡县置,属蕲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大河镇东一里白花坂。《元和志》 卷27黄梅县: “因县北黄梅山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蕲春郡。唐属蕲州。元属蕲州路,徙治今黄梅县。明属蕲州

  • 舣舟亭

    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 舣舟亭 “在府治东南三里。宋苏轼常系舟于此,后人因以名亭。亭前有池如偃月,相传苏轼洗砚处”。

  • 罗落桥

    亦名石步镇。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北石埠桥。《晋书· 桓玄传》: 东晋元兴三年 (404),刘裕讨桓玄,“裕等于江乘与战,临阵斩 (吴) 甫之,进至罗落桥,与 (皇甫) 敷战,复枭其首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

  • 胡崖寨

    北宋置,属绥州。在今陕西吴堡县 (宋家川) 东北,后废。清道光 《吴堡县志》 卷1: 胡崖寨在 “县东北六十里。下临黄河,防边要地。宋时戍兵守之”。

  • 桐陈县

    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桃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广德、郎溪二县境。七年 (624) 废入绥安县。

  • 北义阳郡

    南齐改义阳郡置,为司州治。治所在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北魏正始元年(504)改为义阳郡,为郢州治。梁为司州治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义阳郡。

  • 下东国

    战国楚地。指今淮河以北之安徽东部和江苏西部地区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苏秦谓薛公曰:“君何不留楚太子,以市其下东国。”鲍彪注以为楚国之东,其地下,故名。又作东国、东地。战国楚地。指今淮河以北的安徽省东部

  • 红亭

    在今安徽萧县西。《春秋》:昭公八年(前534),“秋,蒐于红”。杜注:“红,鲁地。沛国萧县西有红亭。”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今萧县西有鸿沟亭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