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秀城
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廓州宁塞郡: “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。”
又作宛肃城。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、黄河岸边。唐天宝十三载(754年)于此置威胜军。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。
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廓州宁塞郡: “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。”
又作宛肃城。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、黄河岸边。唐天宝十三载(754年)于此置威胜军。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。
又称东关头。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入城的通济门西南侧城墙下。系明初为控制秦淮河入城水量而建。清道光《上元县志》卷4山川:淮水(秦淮水)有二源,“至方山埭合流, 由东水关入城, 出西水关,沿石城西北,以达于
南宋置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西北唐兴。元属来远路。明初废。南宋置,治所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北唐兴。辖境相当今百色市西北一带。元属来安路。明初废。
在今广西梧州市东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梧州府苍梧县:长行镇在“府东七里。旧有长行巡司置于长行乡,洪武二年移置于此”。
北周保定四年(564)改梁绳州置,治所在广阳县(今四川茂汶县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汶州“取汶水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北川、汶川诸县。隋开皇五年(585)改为蜀州。北周保定四年(564年)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明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一带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入越裳县。
一名胁营。即今西藏谢通门县西通门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谢通门谿。1960年与达那仁钦则谿合并设谢通门县。元至正十四年(1354年)置,治今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吉丁。1960年与达那仁青孜等谿合并,改置谢通门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平夷县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十五里。元熙中改属新会郡。隋开皇十年(590) 废入义宁县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平夷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。
自奉天城 (今辽宁沈阳市) 至海龙 (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),全长236.2公里。1925年动工修筑,1927年建成。1928年延筑至朝阳镇(今辉南县)。后改为沈海铁路。今为沈吉线的一段。
明洪武九年(1376)降化州置,属高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化州市。十四年(1381)复为化州。1912年改为化县,属广东高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9年改为化州县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
指今四川西南部大凉山、小凉山。《清史稿·刘秉璋传》:“督蜀八年,历平万县,茂县、川北、秀山土寇,其大小凉山、拉木浪、赡对各夷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