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温县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。三国蜀建兴三年 (225) 为兴古郡治。西晋郡治他移,仍属兴古郡。东晋复为郡治。永和三年 (347) 后改宛暖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元鼎二年(前115年)置,治今云南省砚山县北、清水江西岸。属牂柯郡。三国蜀后主建兴三年(225年)为兴古郡治。东晋桓温改名宛暖县。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。三国蜀建兴三年 (225) 为兴古郡治。西晋郡治他移,仍属兴古郡。东晋复为郡治。永和三年 (347) 后改宛暖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元鼎二年(前115年)置,治今云南省砚山县北、清水江西岸。属牂柯郡。三国蜀后主建兴三年(225年)为兴古郡治。东晋桓温改名宛暖县。
又作承县。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西北一里。以氶水所经而名。西晋元康元年(291)为兰陵郡治。南朝宋属兰陵郡。东魏武定五年(547)仍为兰陵郡治。隋大业初改兰陵县。唐武德四年(62
亦名杨柳河。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六十里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9:羊流河“源出新甫山,径羊流镇西会苏庄河入小汶”。
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曲界镇。清宣统《徐闻县志》卷1:“武安市即曲界市,县东八十里。宁海司驻此。”
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东的巴厘岛。清谢清高 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大明寺西侧。北宋庆历八年(1048)郡守欧阳修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7扬州:平山堂“在州西北五里大明寺侧。庆历八年二月,欧公来牧是邦,为堂于大明寺庭之坤隅。江南诸山,拱列檐下,若
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》: 桃花溪 “在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。源出桃花山,北流入沅”。②即今四川长寿县北之桃花溪,为长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长寿县: 桃花溪 “在县治东,上有桃花
唐至德二年(757)改安康郡置,治所在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以东、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。乾元元年(758)改为金州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安康郡置,治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)。辖
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境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致和元年(1328),“燕帖木儿大兵继之,转战四十余里,至牛头山”,擒孛罗帖木儿、蒙古塔失等。②又名牛首山、天阙山、仙窟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书·礼志》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:石头大寨“在县西南,亦都掌蛮寨也。正德十年,蛮部葛魁种普法恶等作乱,诏抚臣马昊等讨之。昊遣兵分道,东从珙县,西从筠连,南自乌蒙东川进讨,攻取老虎、牡猪、岩
故址在今马尔代夫之马累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“北溜,地势居下,千屿万岛。舶往西洋,过僧伽刺傍,潮流迅急,更值风逆,辄漂此国。候次年夏东南风,舶仍上溜之北。”公元13世纪前期,郑和下西洋时曾经此。史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