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远县
①南朝梁天监三年 (504) 置,为定远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。北齐为广安郡治。隋属钟离郡,仁寿元年 (601) 改临濠县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复名定远县,属濠州。天宝四年(745) 移今定远县。明属凤阳府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②唐天宝中升定远城置,属灵州。治所在今宁夏平罗县南姚伏镇。景福元年 (892) 改为警州。
③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定远城置,属兰州。治所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定远乡。元废。
④元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 改定远州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53定远县: “言永远安定矣。”明嘉靖三十年 (1551) 因水害迁治今县南三十里中心镇。清康熙八年 (1669) 废入合州,雍正六年 (1728) 复置,属重庆府。《清史稿· 骆秉璋传》: 同治元年 (1862) 镇压李、兰义军,“黄淳熙援顺庆,战于定远”。即此。1914年改为武胜县。
⑤元代降定远州置,属威楚路。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西北十二里吕交城。明代属楚雄府,治所即今牟定县。1914年因与陕西、四川、安徽定远县重名,改牟定县。
⑥1913年改定远厅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即今陕西镇巴县。1914年改为镇巴县。
(1)古县名。(1)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定远城置,治今甘肃省榆中县西北定远镇。属兰州。元废。(2)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降定远州置,治今四川省武胜县南中心镇东北旧县乡。属合州。明嘉靖十三年(1534年)移治今中心镇。1914年改武胜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牟州为定远州,二十年降为县,治今云南省牟定县。属威楚路。明、清属楚雄府。1914年因与安徽、陕西、四川三省定远县重名,改名牟定县。(3)旧县名。1913年由定远厅改置,治今陕西省镇巴县驻地泾洋镇。因与安徽、四川、云南三省定远县重复,1914年更名镇巴县。(4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中部偏东。属滁州市。面积 2891 平方千米。人口90.8万。有汉、回等民族。辖16镇、21乡(含1回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定城镇。秦置阴陵县,治今靠山乡古城集,辖今县境西部;又置东城县,治今大桥乡三官集,辖今县境东南部及全椒县境西部等地。均属九江郡。东汉移九江郡治于阴陵县,东城属下邳国。西晋均属淮南郡。东晋废阴陵县。南朝宋废东城县。南朝梁天监三年(504年),以东城等部分旧地取“平定远方”为名,始置定远县,为临濠郡治。隋初废郡,改县名临濠,属濠州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改为定远县。天宝四载(745年)移治于今址。明、清属凤阳府。1914年属淮泗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滁县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滁县专区。1956年改属蚌埠专区。1961年复属滁县专区(1971年改地区)。1992年属滁州市。地处皖东丘陵西部,南凭江淮分水岭,北倚凤阳诸山。县境大部分为波状起伏的岗地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烟草、棉花等。为省商品粮生产县和产烟区之一。林产马尾松、黑松、栎类、侧柏、山槐、黄檀等。泉坞山林场人工驯养灰喜鹊被誉为省鸟。产龙丹、桔梗、丹参、药菊等药材。定远猪为瘦肉型良种。有岩盐、石膏、石灰石、方解石、重晶石、石英等矿。有盐化工、水泥、化肥、机械、石膏粉、禽畜加工等厂。薄荷油、棉籽、羽毛为重要出口产品。蚌水铁路跨越西境。合蚌公路纵贯县境中部,与滁定、定炉、定嘉等公路相交。构成以定城镇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。名胜古迹有韭山洞、虞姬墩、包公判虎台等。藕塘为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,有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、烈士塔等纪念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