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定南县

定南县

①北周改安南县置,属南襄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。隋大业初废。

②明隆庆元年 (1567) 分龙南、安远、信丰三县地置,属赣州府。治所在莲塘镇 (今江西定南县西南老城镇)。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改为定南厅。1912年复为定南县,属江西赣南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27年迁治下历 (今定南县城历市镇)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周改安南郡置,治今河南省叶县东南。属南襄城郡。隋大业初废入叶县。(2)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37年由河北省定县境京汉铁路以东唐河以南地区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。1942年撤销。1947年5月复设,同年12月与定北县合并,恢复定县。(3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南端、东江支流定南水上游,南邻广东省。属赣州市。面积 1316 平方千米。人口19.7万。辖7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历市镇。明隆庆二年(1568年)析龙南县莲塘镇和信丰、安远县南部地置定南县,治高砂莲塘(今县南老城圩),属赣州府。以地处赣州府南部,安定南境之地得名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改为定南厅。1912年复改定南县,属江西省。1914年属赣南道,1927年属江西省。1928年县治迁下历(即今址)。1949年属赣州专区,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,1964年属赣州专区,1970年属赣州地区,1998年属赣州市。地处赣南中低山丘陵区,地势由东、西、北三面向中、南部倾斜,定南水(九曲河)由北向南,下历河、老城河由西向东,在境南部汇合入东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大豆、薯类、花生、甘蔗等。为省林业重点县之一,产香菇、木耳、笋干、松香、茶叶、土纸等。工业有采钨、水电、化工、农机、森工、制糖、酿酒、制药、印刷等。京九铁路经西南部,有安老、大老、小定、定汶、定和等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鞮

    春秋晋邑,即今山西沁县南三十五里古城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 “晋伯如晋,晋人讨其贰于楚也,执诸铜鞮。” 即此。后置铜鞮县。古邑名。即今山西省沁县南古城。春秋时属晋。《左传》成公九年(前582年):郑伯

  • 白苟堆

   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。南朝梁置西淮州及淮川郡于此。《北齐书·尧雄传》:“雄曰,白苟堆,梁之北面重镇。”即此。

  • 风篁岭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风篁岭,“《祥符旧经》云:在钱塘旧治西南一十五里。岭颠最高峻。元丰中,僧辨才师淬治。修篁怪石,风韵萧爽,因名曰风篁”。岭下有龙井。

  • 车师后国

    汉西域国名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务涂谷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)。西域古国名。又称车师后部。王治务涂谷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泉子街一带)。辖境约相当今新疆吉木萨尔、奇台二县地。西汉神爵二年(前60年)后属西

  • 吐蕃等处宣慰司

    元至元九年(1272)置,治所在河州路(今甘肃临夏市)。辖境相当青海东部,四川西北部及甘肃洮河以西,礼县,武都、文县一带。明初废。蒙古置,治河州(后改为路,今甘肃临夏市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黄河以南的河

  • 南汇 (匯) 嘴中后 (後)

    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 置,属金山卫。治所即今上海市南汇县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设南汇县治此。康熙十七年(1678) 裁。

  • 大眼营

   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大眼营“在县(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西。地名上章峒,防草峒、大小眼及贺县上下均峒、咸石等山贼”。

  • 双城总管府

    元置,属开元路。治所在双城(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)。《高丽史》卷58:“高宗四十五年(1258),蒙古兵来侵,龙津县人赵晖、定州人卓青叛,……以和州迤北附于蒙古。蒙古乃置双城总管府于和州,以晖为总管,卓

  • 栖霞县

    金天会二年 (1124) 伪齐刘豫置,属登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 “艾山” 条下: “栖霞县本以山得名。” 明、清属登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东海道。1928年

  • 兴平墟

    亦作兴坪墟。即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五十里兴坪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阳朔县图:东北有兴平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