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玉城
①北魏置,在今安徽太和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太和县:宋玉城,“玉,后魏将也。齐建元初,魏遣宋玉、刘旭攻寿阳,筑城于此以屯兵, 因名”。
②在今湖南临澧县东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宋玉城“在澧阳县南六十里长乐乡。有宋玉庙,有铜昏堰,皆以铜冶为之。今亩收三十钟”。
①北魏置,在今安徽太和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太和县:宋玉城,“玉,后魏将也。齐建元初,魏遣宋玉、刘旭攻寿阳,筑城于此以屯兵, 因名”。
②在今湖南临澧县东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宋玉城“在澧阳县南六十里长乐乡。有宋玉庙,有铜昏堰,皆以铜冶为之。今亩收三十钟”。
①即元通惠河。源于今北京城西北玉泉山,以流经北京城东便门外大通桥而得名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“大通河旧名通惠河,水自玉河而出,绕都城之东南,经大通桥流入高丽庄白河。”②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。《清
在今陕西省北部。源出陕西白于山北侧,绕经内蒙古自治区南端,穿长城折向东南流径横山、榆林、米脂、绥德等县市,至清涧县河口入黄河。《元和志》卷4朔方县:“无定河,一名朔水,一名奢延水,源出县南百步,赫连勃
即灵河。今辽宁西南之大凌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宜州: “凌河,累石为堤。” 《金史·地理志》兴中府兴中县: “南有凌河。”
在今河南嵩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陆浑县:“春秋迁陆浑戎于此。有关。”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更始二年(24),赤眉军西攻长安,“(樊)崇、(逄)安自武关,(徐)宣等从陆浑关,两道俱入”。
亦作丁级镇。北宋置,属六安县。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北五十里丁集镇。
北宋置,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五十里江南运河上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“哲宗元祐四年,知润州林希奏复吕城堰,置上下闸,以时启闭。”
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西藏盐井县。后属西康省,改为盐井宗。1983年复设盐井县。
亦名武穴站。元置,即今湖北武穴市。明置武家穴镇巡司。清名武穴镇,置武黄同知于此。1953年广济县迁此,1987年改设武穴市。元置,即今湖北省武穴市驻地。
在今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控制区之巴勒提斯坦地区。《新唐书·西域记》:小勃律“或曰布露。直吐蕃西,与小勃律接,西邻北天竺、乌苌。地宜郁金,役属吐蕃。万岁通天逮开元时,三道使者朝,故册其君苏弗舍利支离泥为王”
亦作浮屠关、佛图关。即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西佛图关。因上有石佛像,故名。为重庆市西重要关隘。《元史·李进传》: 己未年 (1259) 八月,与宋军 “又战浮图关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