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阳市

安阳市

1949年由安阳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属平原省。治所即今河南安阳市。1952年划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北部。面积 7413 平方千米(市辖区247平方千米)。人口533.2万(市辖区 1007.6 万)。辖文峰、北关、殷都、龙安4区和安阳、汤阴、内黄、滑县4县,代管林州市。市人民政府驻北关区。商为相地,河㵐甲都此。后盘庚从奄迁都于此,称殷。西周先属邶国,后属卫国。春秋先属卫,后为晋东阳地。战国为魏宁新中邑,秦改名安阳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(惠文王)二十四年,廉颇将,攻魏……攻安阳,取之。”即此。秦置安阳县,属河内郡。西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魏郡。东魏天平初废入邺县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移相州、魏郡及邺县于安阳城(今安阳市)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邺县为安阳县,属相州。大业年间为魏郡治。唐武德初改魏郡为相州,天宝元年(742年)改邺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相州。金明昌三年(1192年)升相州置彰德府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彰德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复为彰德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废府为县,属豫北道,1949年析安阳县城及近郊置安阳市,为平原省辖市(地级),又为安阳专员公署驻地。1952年市属河南省,县属安阳专区。1958年属新乡专区,1961年属安阳专区,1969年改属安阳地区。1982年复为河南地级市。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,所属安阳、淇县、浚县、林县、汤阴五县划入。1994年林县改设林州市。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地、丘陵、山前平原和黄卫冲积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漳河、洹河、謻河、汤河、卫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稻、甘薯、豆类、油料作物、棉花等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石英、石灰石、石膏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采矿、钢铁、纺织、电子、机械、化工、制药、食品、农机修造、农副产品加工等。京广铁路纵贯南北,安李和汤濮铁路横穿东西,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和鹤台、安大、新河、汤长、安林、新范等公路经过境内。名胜古迹有殷墟、天宁寺塔、袁林(即袁世凯墓)、彰德府城隍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西等处行中书省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)改河东山西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。九年(1376)改置山西布政使司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以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改置,治太原路(治今山西太原市)

  • 独住营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开建县: 独住营在 “县 (今南丰镇) 北三十里。嘉靖十四年设,防贺县深埇、塞山、企墈、磨刀、田源诸山贼”。

  • 弇中

    峡谷名。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五年 (前548),崔杼弑齐庄公,近臣闾丘婴、申鲜虞亡走,“驾而行,出弇中”,遂驰入鲁国。又哀公十四年 (前481),子我 “攻宫闱与大门,皆不胜

  • 宗艾镇

    清置,属寿阳县。即今山西寿阳县西北二十里宗艾镇。在山西省寿阳县北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宗艾,人口 2950。清代为宗艾都治所,故名。1949年属寿阳县七区。1953年设宗艾乡

  • 时来

    一作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。《春秋》:隐公十一年(前712),“公会郑伯于时来”。《左传》作“”。杜注:“时来。也。荥阳县东有厘城。郑地也。”《

  • 方石岭隘

   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方山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兴国县:方石岭隘“在县北。亦曰方山岭阨”。

  • 蒲离候水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本始二年 (前72),伐匈奴,“度辽将军范明友三万余骑,出张掖; ……度辽将军出塞千二百余里,至蒲离候水,斩首捕虏七百余级,卤获马牛羊万余”。

  • 对峙河汛

    即今湖北竹山县东北官坪乡(对峙河)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竹山县:对峙河“《光绪舆地记》:在县东北八十里。驻外委”。

  • 建阳郡

    北魏置 (一说西魏置),属北益州。治所在秦兴县 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白龙江西岸。一说即今青川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部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西魏置,治秦兴县(今四川青川县白水镇北、

  • 双流县

    隋仁寿元年(601)以避炀帝讳改广都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双流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1双流县:“因以县在二江之间,仍取《蜀都赋》云:‘带二江之双流’为名也。”大业初属蜀郡。唐复属益州。至德二年(7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