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定县

安定县

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水泉寺村。东汉废。东晋复置,为安定郡治。十六国时,先后为雍州及泾州治。唐至德元年(756)改名保定县。

②西汉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南河省南定县西北红河南岸。南朝宋改为定安县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。后废。

④北魏置,属城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南。西魏废。

⑤南朝梁置,为黄川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南。梁废。

⑥隋开皇三年(583)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7:“取汉旧名。”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鹿城县。

⑦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鸢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海兴省快州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朱鸢县。

⑧辽置,属辽州。治所当在今辽宁新民市附近。金废。

⑨金大定七年(1167)改定安县置,为宁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宁县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省入州。

⑩蒙古宪宗二年(1252)升安定堡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安定镇。明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2年改名子长县。

(11)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邛水县置,属镇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南。二十年(1283)复改邛水县。

(12)明洪武十年(1377)改安定州置,属巩昌府。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。1913年改为定西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泾川县北、泾河北岸。属安定郡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。北魏为安定郡治。唐至德元载(756年)改保定县。(2)西汉置,治今越南南定省南定西北红河南岸。属交趾郡。南朝宋改定安县。(3)金大定七年(1167年)以定安县改置,治今甘肃省宁县。属宁州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废。(4)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邛水县置,治今贵州省三穗县西南。属思州宣慰司。二十年复为邛水县。(2)古旧县名。(1)蒙古宪宗二年(1252年)于安定堡置,治今陕西省子长县西北安定镇。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1934年析西部分设赤源县,1935年析东部置秀延县。1936年撤赤源县,地属安定县。1937年并秀延县入安定县。1942年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改名子长县,移治瓦窑堡。(2)明洪武十年(1377年)降安定州为县,治今甘肃省定西市。属巩昌府。清代因袭。1914年因与陕西省安定县重名,改名定西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埭溪市

    即今浙江湖州市西南棣溪镇。清乾隆三十九年 (1774) 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永隆山

    ①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大巴山支脉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永隆山“在大宁县北二百里”。②在今四川南川市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0宾化县:“隆化县以县西永隆山为名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20宾化县:“隆化县以县西二十里

  • 武宁溪

   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长宁县: “治东西有二溪,并冷水溪,三溪合流入大江,曰三江口。又东出虞公峡曰淯溪,亦曰武宁溪,其下流入于大江。”

  • 侏儒国

    即今琉球群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东夷传》: “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,复有国,皆倭种。又有侏儒国在其南,人长三四尺,去女王四千余里。”吴人称之为夷洲。

  • 巨淀县

    即巨定县。在今山东广饶县北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“(淄水)又东径巨淀县故城南。征和四年,汉武帝幸东莱, 临大海,三月耕巨淀,即此也。县东南则巨淀湖,盖以水受名也。”

  • 越王井

    又作越台井、九眼井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西北越井冈上。相传系南越王尉佗所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越王井 “在番禺越冈半,曰赵佗井,刘汉呼为玉龙泉”。(1)又称越井。在广东省广州市应元路省科学馆

  • 狐苏县

    西汉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东南小溪河北松树咀子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松树嘴子。属辽西郡。东汉废。

  • 龙泉坪长官司

    元置龙泉平长官司,为思州宣抚司治。治所在龙泉平长官司(今贵州凤冈县)。明改置龙泉坪长官司, 属思州宣慰司。永乐十二年(1414)改属石阡府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改置龙泉县。又作龙泉坪(《元史·地理

  • 中渡

    ①即今广西鹿寨县西北中渡。明万历十四年(1586)移平乐镇巡司于此。②在今四川雅江县雅砻江东岸河口乡。清康熙五十八年(1719)于此设渡, 因位于上下渡之间,故名。雍正八年(1730)于此设德清营,乾

  • 孤店关

    明置,在今山西大同市北十里古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孤店关 “在府东北。成化十九年,王越出孤店关,至猫儿庄,袭敌于威宁海子,是也”。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。明成化十九年(1483年),提督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