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陵县

宁陵县

①西汉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宁陵县东南。东汉属梁国。南朝宋属谯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亳州。大业初属梁郡。唐属宋州。北宋属应天府。金属归德府,大定二十二年(1182)徙治今宁陵县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②南朝梁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)改为肥阳县。


在河南省东部。属商丘市。面积785.7平方千米。人口59.3万。辖4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回族镇。战国为宁陵邑,魏信陵君被封于此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周市“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”,即此。西汉元狩初置宁陵县,治今宁陵县城东南,属陈留郡。东汉属梁国。永元十一年(99年)置己吾县,治今宁陵县城西南,属陈留郡。西晋初废。北魏复置己吾县,属谯郡。东魏兴和中己吾县徙治平石城(今址待考)。北齐废宁陵、己吾二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置宁陵县,属梁郡。宋属应天府。金属归德府,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移治今宁陵县城。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6年并入睢县,改名葵丘县。1937年析出又置宁陵县。1948年属商丘专区,1958年属开封专区,1960年废入睢县。1961年复置,属商丘专区。1969年属商丘地区,1997年属商丘市。地处黄河洪积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,大沙河、洮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、芝麻等。特产白蜡杆、山羊板皮、金顶谢花酥梨。工业有无缝钢管、化工、酿酒、面粉、食品、制革、建材、木材加工等。陇海铁路、连霍高速公路、310国道经过北部,郑永、柳柘公路在县城相交。古迹有丁堌堆遗址、青岗寺汉墓群、解堌堆汉墓群、黄岗寺遗址、褒圣侯墓和童子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交寨

    即三交口。又名三交城。在今山西太原市北五里古城村。《寰宇记》卷40并州:“皇朝太平兴国四年平晋,移州于三交寨。”即此。

  • 常风洞

    在今浙江临海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台州府: 常风洞 “在府西五十里常风岭上。中幽邃,旧有石栏护之。宋宣和中尝驻兵于此”。

  • 普康镇

    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废普康县为镇,属安岳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

  • 乌古部

    又作于厥、于骨里、乌虎里。辽北境部族,属乌古敌烈统军司。游牧地相当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部、蒙古国东方省东部地。

  • 狼牙口

    即狼牙岭。今河北涞源县西南狼牙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定州: 狼牙口 “在倒马关西南六十里,三关外墙至此与内墙合为一”。《元史· 张柔传》: 戊寅 (1218),“国军出紫荆口,柔所部逆战于狼牙岭,马

  • 海朗千户所

    简称海朗所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 置,属广海卫。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海朗所: “在阳江县东南五十里。……有城,周四里有奇。城据海朗山上,因名。下临海,亦曰镇海山,与双鱼所并

  • 泰安军

    金初分袭庆府置,治所在奉符县 (今山东泰安市)。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为州。金初分袭庆府置,治奉符县(今山东泰安市)。属山东西路。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为泰安州。

  • 来化镇

    北宋置,属下邽县。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六十里来化镇村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讹作素化镇。

  • 上帝坪

    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。清道光末、咸丰初,洪秀全起义曾练兵于此。

  • 环碧园

    南宋临安 (今浙江杭州市) 御园。据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6 《园馆》: 环碧园 “在丰豫门外,慈明皇太后宅园,直柳洲寺之侧,面西湖,于是为中,尽得南北西山之胜。园中堂匾,皆宁宗皇帝御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