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远县

宁远县

①隋大业六年(610)置,为临振郡治。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宁远县“以宁远水名”。唐武德五年(622)为振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)为延德郡治,乾元元年(758)复为振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为崖州治。熙宁六年(1073)废。南宋绍兴六年(1136)复置,属琼州。十三年(1143)为吉阳军治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为崖州治。正统四年(1439)省入崖州。

②唐贞观三年(629)置,属羁縻丛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境。广德后废。

③唐大历三年(768)置,属羁縻乾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。后废。

④北宋乾德三年(965)改延喜县置,属道州。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。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湖广卷下:宁远县“取远人绥宁之义也”。元属道州路。明属道州。清属永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⑤北宋崇宁三年(1104)升宁远砦置,属巩州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山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陕西卷下:“县以砦名,宁辑远人之义也。”金仍降为砦。元至元中复为县,属巩昌路。明属巩昌府。1914年改名武山县。

⑥辽初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五寨县北三十二里大武州村。重熙中废。金复置宁远县,属武州。元至元四年(1267)废。

⑦元初置,属开元路。治所在今吉林汪清县境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至元二十七年(1290)二月戊寅,“开元路宁远等县饥民、站户逃徙,发钞二千锭赈之”。即此。后废。

⑧清光绪十四年(1888)置,属伊犁府。治所即今新疆伊宁市。1914年改为伊宁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。历为临振郡、振州、吉阳军、崖州治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省入朱崖军。南宋绍兴六年(1136年)复置。明正统四年(1439年)省入崖州。(2)辽初改宁远寨置,治今山西省五寨县北大武州。属朔州。重熙中降为宁远镇。金复为县,为武州治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省入州。(3)元置,治今吉林省汪清县境,确址待考。后废。(2)古旧县名。(1)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升宁远寨置,治今甘肃省武山县。属巩州。金复为寨。元又升为县,属巩昌路。明、清属巩昌府。1914年因与山西、奉天(今辽宁)、湖南、新疆四省宁远县重名,改名武山县。以县境有武城山得名。(2)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。属伊犁府。1914年改名伊宁县。(3)旧县名。(1)1912年由宁远厅改置,治新堂(今内蒙古凉城县城关镇)。原属山西省,1913年划属绥远特别区。因与湖南、奉天(今辽宁)、甘肃、新疆四省宁远县重复,1914年更名凉城县。(2)1913年改宁远州置,治今辽宁省兴城市。1914年因与湖南等省宁远县重名,更名兴城县。(4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南部,南依萌渚岭。属永州市。面积 2508 平方千米。人口73.9万。县人民政府驻舜陵镇。辖12镇、5乡(含4民族乡)、4林场。西汉置营道县,治今县城东;又置泠道县,治今县城东南。元朔五年(前124年)置舂陵县,治今柏家坪,均属零陵郡。隋并泠道、舂陵二县入营道县,属零陵郡。隋末萧铣置梁兴县,治今县城东南。唐武德中改唐兴县,迁治今县城。长寿初改武盛县,神龙初复名唐兴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延唐县,属道州或江华郡。五代楚改延昌县;唐同光中复为延唐县;晋天福七年(942年)改延喜县,属道州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始名宁远县。《郡县释名》湖广卷下:宁远县取“远人绥宁之义也”。元属道州路。明、清属永州府道州。1914年属衡阳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28—1931年,县境北部曾划归阳明县。1949年属永州专区,1950年属零陵专区。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。1954年属衡阳专区,1962年属零陵专区。1968年属零陵地区,1995年改属永州市。地处南岭山地中部。河流属湘江水系,舂水、仁江、宁远河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薯为主,甘蔗、烟草、辣椒、荸荠、花生、苎麻次之。林产有松、杉、南竹、油茶、油桐、山苍子等。稀有树种有水杉、银杏、三针、五针、九针松和香杉。九疑山特产“湘妃竹”久负盛名。珍奇动物有猕猴、大鲵、大头龟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锡、钨、铅、锌、锑、锰、水晶石等。工业有五金、大理石、瓷器、羽绒、猪鬃、水泥、造纸、农机、酿酒、水电等。郴道公路横贯县境,有桂宁、永宁等干线公路。宁远河自县城以下,木帆船通潇水;涨水季节,机船通冷水滩。名胜古迹有文庙、舜庙、玉琯岩、“云龙”牌楼、荡寇将军垒、舂陵侯城遗址、舂陵侯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川沙厅

    清嘉庆十七年(1812)析上海、南汇二县地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。1912年改置为川沙县。清嘉庆十年(1805年)析上海、南汇二县地置,治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。隶松江府。1912

  • 瑞山

   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44处州府: 瑞山 “在遂昌县治南。昔有异人,乘白虎至山创庵,炼丹有紫云之瑞,丹成上升。其丹灶虽圮,时有瑞气盘结于上”。

  • 岩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滦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滦州: 岩山 “状如虎踞,其东绝壁百仞。有洞十八,其三洞最大而深,在绝壁间,攀援莫上,下有石桥,一郡水口也”。②一名龙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书·符瑞志》

  • 伏俟城

    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石乃亥镇西北铁卜卡古城。西魏大统六年(540),吐谷浑夸吕可汗建都于此。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“夸吕立,始自号为可汗,居伏俟城,在青海西十五里,虽有城廓而不居,恒处穹庐,随水草畜牧。”

  • 重庆卫

    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巴县 (今四川重庆市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重庆府: 重庆卫 “在府治西。洪武六年建,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,隶四川都司”。

  • 四殳河

    在今河北安新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新安县:四殳河“即温义河支流也。经雄县南二十里月样桥,入瓦济河。《志》云:元至正中凿此河,分易水为四流,中央为殳,因名”。

  • 五泻水

    相当今江苏江阴市南锡澄运河。《寰宇记》卷92无锡县:五泻水“在县北一十四里无锡、江阴、晋陵三县界”。《宋史·河渠七》:南宋乾道六年(1170),“两淛转运司并常州守臣言,填筑五泻上、下两闸,及修筑闸里

  • 耿马设治局

    1939年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。1952年改置耿马县。1942年由顺宁县属耿马宣抚司地析置,治耿马(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驻地)。1949年改设耿马设治区,1952年升县。

  • 龙会山

    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龙会山在“府西四十里。双峰耸立,其并峙而错萼者曰万岁岭,宋隆祐太后经此,指问此山,舆人权以万岁对,因名”。

  • 五里关

   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。两壁削立,依山为城,昔人避乱时以一巨石塞口,为石门,又名第一关。清光绪《华岳志》卷1引范守已记曰:“自山荪亭而上,履石缘溪,蜿蜒凸凹行者五里, 曰五里关。一夫守之,众莫能用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