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东设治局
1938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喜德县东南米市镇。次年属西康省。1952年改设喜德县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
1938年由越嶲县析置,治今四川省喜德县东南米市。原属四川省,1938年划归西康省。1952年撤销,设立喜德县。
1938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喜德县东南米市镇。次年属西康省。1952年改设喜德县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
1938年由越嶲县析置,治今四川省喜德县东南米市。原属四川省,1938年划归西康省。1952年撤销,设立喜德县。
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平山镇。清光绪《茂名县志》卷2:县治北“六十里石骨墟”。明、清平山巡司驻此。
北宋置,属真阳县。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与北江汇合处之江口咀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南连江注入北江处。北宋属英德县。明初于此置洸口巡检司。
即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波罗诺镇。为通滦平要道。清于此设讯兵戍守。
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 临涣郡丹城县 “治费城”。
即犨。 春秋时为郑地, 后属楚。 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里。古邑名。又作犨。春秋郑邑,后属楚。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。
1941年改安南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。清咸丰 《兴义府志》 卷11载: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,“崔巍峭拔,为县治诸山之祖脉”。俗呼为晴龙山。县以此山得名。在贵州省西南部。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
即今四川沐川县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沐川乡在“县西北二百六十里。有沐川场”。
又名洛女陂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》: “洛女陂” 条引 《三辅旧事》: “洛女冢南有洛陂,俗号曰洛女陂。”
唐天宝十二年(753)析宜君县西北升平等三乡置,属坊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。以乡为名。北宋熙宁元年(1068)废。
又名库结沙。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黄河以南库布齐沙漠。唐自夏州北至天德军经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夏州北 “库结沙,一曰普纳沙,……有绥远城。皆灵、夏以北蕃落所居”。即“库结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