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虎岭
亦作岭。 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南、 敦化市西北界上,为张广才岭支脉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图: 东南有岭。
又称岭,或作威呼岭、威护岭、威弧岭。以其为河(今威虎河)发源地而得名。《钦定盛京通志》:威呼,“汉语小船也。”在吉林省东部,敦化、蛟河、桦甸三市间。近南北走向。北接张广才岭,东与牡丹岭相连。属长白山脉。平均海拔800~1100米,山顶浑圆,主峰马鞍山(1167米)在蛟河东南。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的分水岭。西南端二道甸子和夹皮沟等地产金。
亦作岭。 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南、 敦化市西北界上,为张广才岭支脉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图: 东南有岭。
又称岭,或作威呼岭、威护岭、威弧岭。以其为河(今威虎河)发源地而得名。《钦定盛京通志》:威呼,“汉语小船也。”在吉林省东部,敦化、蛟河、桦甸三市间。近南北走向。北接张广才岭,东与牡丹岭相连。属长白山脉。平均海拔800~1100米,山顶浑圆,主峰马鞍山(1167米)在蛟河东南。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的分水岭。西南端二道甸子和夹皮沟等地产金。
清置,属沁源县。在今山西沁源县北五十里东、西阳城村。
(县级) 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安福、莲花二县析置,驻洋溪 (今江西安福县西南洋溪镇)。1936年裁。
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置,治所在雩都县(今江西于都县东北)。东晋永和五年 (349) 移治赣县 (今江西赣州市西南),义熙七年 (411) 徙治葛姥城 (今赣州市东北)。晋时辖境相当今江西南康、赣
唐咸通二年(861)改罗源场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后晋长兴四年,933)升为永贞县。唐咸通中置,即今福建省罗源县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933年)升为永贞县。
即今福建福州市西侧乌石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0福州: “闽山去州一里二百步,周回四里。本名乌石山,天宝六载敕名闽山。”古山名。原名乌石山,唐天宝八载(749年)改闽山。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西南隅。与九
①即今广西西林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八达“在西隆州西南土黄甲,逼近滇黔苗寨,最为扼要之地。本朝雍正七年设州同驻此”。“八达”系壮话音译,八意为口,达为河,“八达”意即河口,因位于驮娘口、花贡沟交
即今江苏洪泽县东北二十八里黄集镇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 黄家集 “在山阳县 (今淮安市) 西四十五里”。
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东端。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 卷5: 断桥 “又名段家桥。万柳如云,望如裙带”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2: “本名宝祐桥,唐时呼为断桥。” 唐张祜 《题杭州孤山寺》:“断桥荒鲜涩
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北松花江与黑龙江会合处附近。后废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三月置。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明代西藏地方建置。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,伯木古鲁(即帕主)为万户之一,元末势力最强,兼并邻部,至正十三年(1353)受封为大司徒,入明后又击降萨迦,控制乌思藏大部地区,明洪武八年(1375)封万户,永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