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胜军

威胜军

①唐天宝十三年 (754) 置,属廓州。驻地在宛肃城 (一作宛秀城,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廓州: “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。” 乾元元年 (758) 陷于吐蕃,废。

②唐方镇名。光启三年 (887) 以义胜军改名,治所在越州 (今浙江绍兴市)。乾宁三年 (896) 改名镇东军。

③唐乾宁元年 (894) 置,治所在乾州 (今陕西乾县)。五代唐同光二年 (924) 罢军名。

④五代方镇名。后唐改宣化军置,治所在邓州(今河南邓州市)。后周改名武胜军。

⑤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置,治所在铜鞮县(今山西沁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县、武乡、沁源等县地。金天会六年 (1128) 改沁州。


(1)唐天宝十三载(754年)置,治宛秀城(今青海贵德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贵德县。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,废。(2)唐方镇名。光启三年(887年)以义胜军改名,治越州(今浙江绍兴市)。乾宁三年(896年)改为镇东军。(3)五代方镇名。五代唐以宣化军改名。治邓州(今河南邓州市)。周改名武胜军。(4)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置,治铜鞮县(今山西沁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武乡、沁县、沁源等县地。属河东路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升置为沁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务卜塘

    即今贵州织金县西南务卜村。清设务卜汛,有外委驻此。

  • 鉴山

    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3静江府: 鉴山 “旧名镜山。在阳朔县西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阳朔县 “阳朔山” 条下: “鉴山在县西南,亦曰西山,城环其上。”

  • 八十里川

    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。今上游名王村河,下游名兰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岳阳县:“八十里川在县东百六十里。源出长子县发鸠山,西南流入境,合于沁水。其川长八十里因名。”

  • 西河国

    西晋改西河郡置,治所在离石县(今山西离石县)。后废。西晋改西河郡置,治离石县(即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临县、方山、柳林、离石、汾阳、孝义、中阳、石楼、交口、介休、灵石、沁源、安泽、古县

  • 包头县

    1926年改包头设治局置,属绥远特别区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包头市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38年析城区置包头市。1953年撤销,并入包头市。旧县名。1926年由包头设治局升设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城区。

  • 春王门

    即汉长安城宣平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青口村西侧。王莽时改名春王门。《汉书· 翟方进传》: “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。” 师古注:“春王,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也。本名宣平门,莽更改焉。”

  • 玉田

    在今江西崇仁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9抚州:玉田“有玉田观。在崇仁县。即晋萧子云种玉之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崇仁县:玉华山“在县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:县南三十里有玉田,为梁萧子云种玉处。或曰即

  • 少陵原

    即鸿固原。又名杜陵原。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73京兆万年县:“有少陵原,则汉宣许后陵。”《类编长安志》卷7:少陵原“在今咸阳县南四十里,南接终山,北至滻水,西屈曲六十里,入长安县界,即

  • 南罗城

    即涉夜于城。在今内蒙古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建元二年(344),慕容皝伐宇文逸豆归,“逸豆归遣南罗大涉夜干将精兵逆战……慕容霸从旁邀击,遂斩涉夜干。宇文士卒见涉夜干死,不

  • 柏崖山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。东魏侯景筑城于山上。唐咸亨四年 (673) 置柏崖县及柏崖仓于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西。南北朝时侯景筑城于山上。唐咸亨四年(673年)于此建柏崖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