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州

威州

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怀集县(今广东怀集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怀集县 (除西北部分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②唐贞观元年 (627) 改辽州置,为羁縻州,属幽州都督府。治所在威化县 (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六十里)。后废。

③唐贞观四年 (630) 改云州置,治所在河滨县 (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西岸)。八年 (634)废。

④唐开元年间升同起县置,治所在曲轭川 (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嵩明县地。天宝后废。

⑤唐大中三年 (849) 改安乐州置,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。咸通三年(862) 移治鸣沙县 (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)。宋初废。

⑥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 置,治所在通远县 (今甘肃环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及庆阳县西北部。后周广顺二年 (952) 以避讳,改名为环州。

⑦北宋景祐三年 (1036) 改维州置,治所在保宁县 (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8威州: “以京递发潍州,误至维州,因改曰威州,谓唐置此州以威制西羌故也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地。元属成都路,治所在凤坪里 (今理县东北桃坪乡东之古城)。明属成都府。宣德三年 (1428) 迁于保子冈河西 (今汶川县西),十年 (1435) 迁于保子冈河东 (今汶川县)。清雍正五年 (1727) 废入保县。

⑧辽置,属黄龙府。治所在吉林农安县南新刘家镇附近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县南部一带。后废。

⑨金天会七年 (1129) 置,治所在井陉县 (今河北井陉县北威州)。蒙古宪宗二年 (1129) 移治洺水县 (今威县北古城),属洺磁路 (后改为广平路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威县及井陉县地。至元初又移治今威县。至正中省洺水县入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降州为威县。

⑩蒙古宪宗二年 (1252) 置,治所在洺水县 (今河北威县北五十五里古城,至元初徙今威县)。至正中省洺水县入州,属广平路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威县。

(11)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为威楚路治。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。二十一年 (1284) 降为威楚县。


(1)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怀集县(今属广东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怀集县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(2)唐羁縻州。武德二年以契丹内稽部落置辽州,治燕支城(无考),后侨治营州城(治今辽宁朝阳市)。贞观元年改名威州,后移治良乡县石窟堡(今北京房山区西北上石堡)。属幽州都督府。安史乱后废。(3)唐贞观十一年以突厥乌突汗达干部落置,侨治营州(治今辽宁朝阳市)境。属营州都督府。咸亨中改名瑞州,后陷入契丹,侨治良乡县广阳城(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北广阳城。属幽州都督府。安史乱后废。(4)唐大中三年(849年)以安乐州更名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乡北红城水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以东、同心县以北、吴忠市以南地区。五代废。(5)五代晋天福四年(939年)置,治通远县(今甘肃环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县。五代周广顺二年(952年)改环州。(6)北宋景祐三年(1036年)改维州置,治保宁县(今四川理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理县及汶川县西北部。属成都府路。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省保宁县入州,为宣政院辖地。元末明玉珍复置保宁县为州治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又废县入州。宣德三年(1428年)徙治今汶川县岷江西岸,十年徙治今汶川县。属成都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废入保县。(7)辽置,治今吉林省农安县西南小城子,旧说在农安县东南小城子。属黄龙府。金废。(8)金天会七年(1129年)置,治井陉县(今河北井陉县东北威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井陉县。属河北西路。蒙古宪宗二年(1252年)徙治洺水县(今河北威县),至正中省县入威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州为威县。(9)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云南楚雄市。二十一年降为威楚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王店

    即今河北徐水县西四十里大王店乡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三》:大王店,“宋太平兴国四年,燕王德昭屯兵大王镇,即此”。

  • 安平乡

    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六十里浔江北岸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北安平。明初于此置安平巡检司。

  • 梅辑铁路

    从吉林梅河口市经通化至辑安 (今集安市)。全长251.7公里。日伪于1935—1938年修筑。今称梅集线。梅集铁路的旧称。

  • 通道县

    北宋崇宁二年 (1103) 改罗蒙县置,属靖州。治所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七里县溪镇。元属靖州路。明属靖州。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1954 年改设通道侗族自治县。1958年

  • 高桥关

    即今四川开县西北高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东乡县 “深溪关” 条内: “高桥关在县东四百里。” 民国 《宣汉县志》 卷10: 高桥关 “在县东南二百里,接夔州开县界,岭路峻绝,为邑要地。按 《太平寰宇

  • 焦村圩

    北宋筑。在今安徽宣州市北。

  • 鸭池河铺

    即今贵州清镇县西北八十六里鸭池河乡。《清一统志· 大定府》: 鸭池河铺 “在黔西州境”。后改属清镇县。

  • 孝文山

    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孝文山“相传元魏孝文帝尝避暑于此”。

  • 卢氏城

    城邑名。在今河南卢氏县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晋出公十九年(前456),“晋韩龙取卢氏城”。在今河南省卢氏县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晋出公十九年(前456年):“韩龙取卢氏城。”即此。有《卢氏布

  • 乌蒙土司

    元至元十五年(1278)于乌蒙部地置乌蒙路总管府,属乌撒乌蒙宣慰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昭通市东二十里。辖境相当今云南昭通市和鲁甸、大关、盐津、永善等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乌蒙土府,治所在天梯(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