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化县
①南朝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桂平、象州、武宣、来宾等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②南朝宋置,属新宁郡。当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。南朝梁以后废。
③唐置,为威州羁縻州治。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六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威州威化县:“契丹陷营州乃南迁,寄治于良乡县石窟堡,为威化县,州治也。” 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初以契丹内稽部落置,治燕支城(无考),后侨治营州城(今辽宁朝阳市)中,属营州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移治幽州良乡县石窟堡(今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境)。五代晋废。
①南朝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桂平、象州、武宣、来宾等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②南朝宋置,属新宁郡。当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。南朝梁以后废。
③唐置,为威州羁縻州治。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六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威州威化县:“契丹陷营州乃南迁,寄治于良乡县石窟堡,为威化县,州治也。” 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初以契丹内稽部落置,治燕支城(无考),后侨治营州城(今辽宁朝阳市)中,属营州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移治幽州良乡县石窟堡(今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境)。五代晋废。
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七十四里大荆镇。《清一统志·温州府》:大荆营“在乐清县东北一百里。本朝顺治中筑城,设参将守备驻此。雍正二年改参将为游击,移守备于大芙蓉汛”。
①县名。秦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㪚关东南。 汉属武都郡。 晋永嘉后废。②古道路名。亦名陈仓道。自陈仓 (今陕西宝鸡市东) 西南行出散关,沿故道水 (今嘉陵江上游) 谷道至
①五代晋天福四年(939)分永州置,治所在清湘县(今广西全州县西)。明曹学佺《广西名胜志》卷1:“全州之名,本于湘山寺僧全真。”后周显德三年(956)移治今全州县。宋辖境相当今广西全州、灌阳二县地。元
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析永昌、益州、越巂三郡地置,属庲降都督。治所在弄栋县(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)。辖境在今滇西北,约当今楚雄市以西,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北,澜沧江以东,金沙江以南地区。西晋属宁州
即今山西广灵县东加斗乡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加斗寨“在广灵县东南十五里。一名留老寨。亦名留老疃。明洪武间筑,周一里有奇,高二丈五尺,濠深二丈”。
北宋初置,即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铁门镇。景祐四年 (1037) 改名延禧镇。金废镇,地属新安县。明末,新安县曾移治于此。在河南省新安县西南部。面积116.5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铁门,
唐总章元年 (668) 平高丽后置,属安东都护府。治所在南苏城 (今辽宁铁岭县东南催阵堡山城)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 乾封二年 (667),薛仁贵破高丽,“拔南苏、木底、苍岩三城”。即此。后废。唐总
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茶洋。宋淳祐中置,元至正间改名茶洋驿。南宋淳祐中置,即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南茶洋。元至元间改名茶洋站。
即建州卫、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的合称。明正统间,驻地均在赫图阿拉城 (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)。
亦名广开土王碑、永乐太王碑。在今吉林集安市东北十里太王陵东南侧。为公元414年高句丽长寿王为纪念永乐太王(高句丽第十九代王)谈德而建。碑文记述其父永乐太王业绩,守墓奴隶滩派情况。为研究古史珍贵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