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砦
①又名太平营。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太平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城子岭关,“《边略》云:青口东第四关也,关内三十里有太平砦,亦曰太平营。嘉靖十年,三卫部长导北部入寇,犯太平砦,官军拒却之”。清于此先后设参将、千总、把总驻守。
②在今湖北阳新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太平砦“在兴国州南。元末,杨普雄据此以拒敌”。
③北宋置,属邕州。在今广西崇左县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)改置太平路。
①又名太平营。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太平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城子岭关,“《边略》云:青口东第四关也,关内三十里有太平砦,亦曰太平营。嘉靖十年,三卫部长导北部入寇,犯太平砦,官军拒却之”。清于此先后设参将、千总、把总驻守。
②在今湖北阳新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太平砦“在兴国州南。元末,杨普雄据此以拒敌”。
③北宋置,属邕州。在今广西崇左县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)改置太平路。
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5仁寿县:飞泉山“在县东二里。旧名东隅。按《图经》:隋仁寿元年僚反,百姓城于山顶避难,遂有飞泉涌出,僚平泉涸,因呼为飞泉山”。
在今江西黎川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3建昌府:东岩山“在新城县东四十里。叠嶂排空,与日山相望”。俗称东山、麟山。在福建省莆田市西北角。山上旧有数百年古松200多株,宋元摩崖石刻多处。有北宋淳化元年(99
①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。七年 (624) 废。②北宋元丰五年 (1082) 置,属诚州。治所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水东岸。六年 (1083)为诚州治。元祐二年
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赵庄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赵庄堡 “在高平县北四十里”。
即褒信镇。今河南息县东北七十里包信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五年(1855)五月,“林其贤在包信集”。
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之大渡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“土地关”条下:“左路由下马胜溪至古金寺,渡中镇河,有中镇巡检戍之。”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阳江,“《旧志》:大渡河自黎大所穿野夷界至中镇入
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四十里鸿声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金匮县图: 东南有鸿声里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无锡县东南有 “鸿声里镇”。
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渠江中。《元史·赵匣剌传》: 中统四年 (1263),“从攻大良平,宋咎万寿运粮至渠江之鹅滩”。即此。
清康熙六年(1667)置,属云南省。雍正八年(1730)设文山为府治(即今云南文山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及屏边苗族自治县、河口瑶族自治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以
1913年改思州府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。1923年改为岑巩县。旧县名。本旧思州府直辖地方,1913年裁府改县并改名思县。治思州(今贵州岑巩县驻地思旸镇)。因与本省思南县名易相混,1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