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竺寺
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。有三寺:上天竺寺在北高峰麓,五代吴越建;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,隋建;下天竺寺在飞来峰南,东晋建。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。
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。有上、中、下三天竺寺之分。上天竺名法喜寺,中天竺名法净寺,下天竺名法镜寺,分别创建于五代、隋、东晋年间,为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。有三寺:上天竺寺在北高峰麓,五代吴越建;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,隋建;下天竺寺在飞来峰南,东晋建。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。
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。有上、中、下三天竺寺之分。上天竺名法喜寺,中天竺名法净寺,下天竺名法镜寺,分别创建于五代、隋、东晋年间,为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。
在今广东澄海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 “莱芜山”条:“小莱芜在(澄海)县东南十里。一名留子山。”
在今江西宁都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宁都县: 官人山 “在县西十里。石岩环列,一线仅通,登者必扪萝而上。其顶平旷,岩泉奇胜。山之麓有泉有湖,俗谓之小桃源。唐季黄巢之乱,官隶多避难于此,因名”。
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盩厔县: 望仙泽 “在县东南三十五里,中有龙尾堆”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8引 《周地图记》: “望仙宫南泽中有石盘龙两所,鳞甲动有云气,声如鸣钟。”
即山西行都指挥使司。明洪武八年(1375)改大同都卫置,治所在白羊城(今山西大同市西一百四十里),二十五年(1392)徙治大同府(今大同市)。领今山西省北部诸卫所。
在今河南邓县北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,张商英言献议者请开穰县永国渠,引湍水灌溉民田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北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张商英言献议者请开穰县永国渠,引湍水灌溉民田,即此。
在今广西武鸣县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福建晋江市南港边。元置港边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徙深沪。
清初于者帖列山卫置,属宁古塔将军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东北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黑龙江下游有 “绰拉剔噶珊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混同江南岸,东至
即鸾州。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二十里。
明洪武时所建南京外郭城门之一 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。地当长江之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