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梯山

天梯山

①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天梯山在“县北百五十里。高险无草木,行者难若升天”。《清一统志·连山厅》:天梯山“在厅(西)北五十里。高数百丈,周百里。山势高险,无草木,行者艰若登天,故名”。

②在今甘肃武威市南八十里中路乡境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68前凉录:东晋太兴三年(320),“京兆人刘弘者,挟左道,客居天梯第五山,然灯悬镜于山穴中,为光明以眩惑百姓,受道者千余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凉州卫:天梯山“山路崎岖,层折而上,因名”。在南麓,有北凉至清石窟造像。今仅存17窟。


古山名。在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冷龙岭。《晋书·吕光载记》:“著作郎段业以光未能扬清激浊,使贤愚殊贯,因疗疾于天梯山,作表志诗《九叹》、《七讽》十六篇以讽焉”;《魏书·崔浩传》:“自温圉河以西,至于姑臧城南,天梯山上冬有积雪,深一丈余,至春夏消液,下流成川,引以溉灌”,并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安山

    ①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南二十五里。清同治《南昌府志》 卷2武宁县: 武安山 “元邑人胡绍远屯兵保障处,砦城遗迹犹存”。②在今浙江龙游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7衢州龙游县: “有武安山。” 唐武安县即以此得名

  • 鄞县

    ①秦于鄞邑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二十八里白社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入句章县。②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 吴越改鄮县置,为明州治。治所即今浙江宁波市。南宋绍熙五年 (1194)为

  • 又作黎。春秋时卫邑。在今山东郓城县西三十四里陈坡。《毛诗·邶风 ·式微》 序: “黎侯寓于卫。” 《左传》: 哀公十一年 (前484),卫大叔疾 “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寘于犁”,即此。古邑名。(1)又称

  • 湓城县

    隋大业初改彭蠡县置,为九江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西九江市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江州浔阳县:“炀帝改为湓城,取县界湓水为名。” 唐初改为浔阳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以彭蠡县改名,以县界湓水得名。治今

  • 和硕特前头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前头旗: “牧地南当黄河之曲,有小哈柳图河入于黄河。东至拉布楞希拉得布沙,南至和讬果尔希里克,西至巴尔鄂

  • 刚噶鲁

    在今西藏丁青县境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中之二族。分上刚噶鲁族、下刚噶鲁族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“上刚噶鲁族百户一员,住牧吉楚地方。下刚噶鲁族百长一员,住牧吉楚地方。”

  • 新灶沙

   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“三沙” 条下: 新灶沙 “亦在旧县东南,连大洋,为各沙门户。《旧志》 云: 自新灶而西达宋信嘴,可不由竹薄,径达刘河,虽中有沙途暗伏,而风利潮

  • 大燕岩

    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大燕岩“雄伟秀丽,下瞰长江”。

  • 桐梓县

    明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置,属四川遵义府。治所在今贵州桐梓县北六十里新站镇。旋移今桐梓县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随遵义府改属贵州。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北部,北邻

  • 太鲁水

    亦作他漏河、太岳鲁水。即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。源出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大兴安岭,东南至吉林镇赉县东南入嫩江。唐贞观初以奚族度稽部为太鲁州,即在此河流域。古水名。又作太沵河、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