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桥

天桥

①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三》:天桥“在荥泽县广武山水峪之南。壁立数仞,仅容一人,往来高邨者,道必出此,险若登天”。

②又称石马桥。即今云南大理市区西郊天生桥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大理府:龙尾关“在点苍山南,其右有石长丈余,名天桥,洱河之水过其下,两岸石险,人不可度,又名石马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大理府:天桥在“府西南三十五里。一名石马桥。下断上连,绝壑深险,洱河之水从此泄而南注,郡境无泛溢之患”。

③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夏特柯尔克孜族乡南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沙图阿璊台在“特克斯台西南八十里,自沙图阿瞒台南行五里为天桥,伊犁、阿克苏交界之所,又南九十五里为噶克察哈尔海台,至冰岭之阴矣”。


(1)古桥名。又称天生桥、石马桥。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南三十里下关之西。《大理府志》曰:“天桥下断上连,凭虚凌空,可渡一人,故名天桥。”(2)区片名。在北京市崇文区西部,介于崇文、宣武两区之间。泛指天桥南大街至天桥市场斜街,永安路至北纬路一带。昔有河道,建有石桥,为明、清两代皇帝前往天坛、先农坛祭祀必经之桥,故称天桥。1911年后拓宽马路,桥被拆除。1911年始设戏园,继而茶馆酒肆林立,发展成为商贩云集的市场及平民娱乐场所,“天桥”由此名噪。20世纪50年代废止市场渐改为居民住宅区。有中华影院、天桥剧场及宣武说唱团书茶社等。通多路公共汽车和电车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银殿山

    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银锭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7恭城县: “银殿山,其下有钟乳穴十二所,在县东二十八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恭城县: 银殿山在“县东北八十里。常有白云覆其上,望之如宫阙”。《清

  • 临江铺

    即今四川资阳市北临江镇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资阳县: 临江铺 “在县西四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宕昌县城东南部、岷江东岸。临江铺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50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设临江寨,

  • 肯特山

    亦名肯特汗山。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、中央省、色楞格省之间。《清一统志· 库伦》: 肯特山 “在巴彦集鲁克山北”。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。克鲁伦河、鄂嫩河等发源于此。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,

  • 官水镇

    北宋置,属襄陵县。在今山西乡宁县东九十里。

  • 乐桥汤

    在今西藏安多县一带。唐时地居青海交通要道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鄯州西平郡:“(鹘莽峡)百里至野马驿。经吐蕃屯田,又经乐桥汤,四百里至閤川驿。”即今西藏自治区聂荣县东陇雀湖。唐入吐蕃驿道经此。

  • 格吉班玛土司

    清末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扎曲上流南岸。民国周希武 《玉树调查记》 卷上: “格吉麦马、格吉班马、格吉得马三族,同驻牧杂曲及子曲河上流。” 后废。

  • 林圮埔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南竹山镇。为郑成功部将林圮埔所辟,故名。清光绪十三年 (1887) 于此置云林县。十九年云林县移治斗六 (今云林县治)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竹山。1950年设竹山镇。即今台湾省

  • 腹里 (裏)

    元代对中书省直辖地区之称呼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“中书省统山东西、河北之地,谓之腹里。” 其地相当今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及河南、吉林、辽宁等省部分地区。

  • 罗针墟

    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罗针镇。清同治 《临川县志》 卷1下: 四十六都有罗针墟。

  • 鸿池陂

    又作洪池、鸿池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晋故城东二十里,今偃师市西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 谷水自洛阳城东南,“又东注鸿池陂。池东西千步,南北千一百步,四周有塘,池中又有东西横塘,水流径通”。北魏亦作洪池。久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