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寿山
本名黄土山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八里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37引《大政记》:“永乐七年五月,营寿陵于北京昌平县东黄土山,封曰天寿山。”明十三个帝陵皆营建于此。
在北京市昌平区北。原名黄土山,又名东山、东榨子山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营建山陵,因改名天寿山。自成祖以后,明代诸帝皆葬于此。
本名黄土山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八里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37引《大政记》:“永乐七年五月,营寿陵于北京昌平县东黄土山,封曰天寿山。”明十三个帝陵皆营建于此。
在北京市昌平区北。原名黄土山,又名东山、东榨子山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营建山陵,因改名天寿山。自成祖以后,明代诸帝皆葬于此。
即今四川犍为县东北金井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州 “凌云驿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,州东南四十里有金石井巡司。万历中革。” 嘉庆 《犍为县志》 卷2: 金石井在 “县东五十里。晋冶官废县地”。
即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二十五里徐家店乡。清光绪 《乐亭县志》 卷2有徐家店集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扶余县北部。人口300。徐家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徐姓始居开店,故名。通公路。
西汉改曲阳县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县城在山曲之阳,是曰曲阳,有下,故此为上。”东汉属中山国。三国魏属常山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并入新市县。景明元年(500
金置,属莱阳县。即今山东莱州市北五十里西由镇。
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八百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六合县:冶浦河“在县东二里。源出牛头山,北通天长,南入滁河”。
即天津关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八十里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八年(1213),“帝至中都,三道兵还,合屯大口”。又《文宗纪》:天历元年(1328),“上都王禅兵袭破居庸关, ……游兵至大口”。皆此。又称天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置,属焉耆府。治所即今新疆若羌县。民国初属阿克苏道。1920年属焉耆道。1930年焉耆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1959年改为若羌县。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置,
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彭原县(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市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贞观七年 (633) 改羁縻洪州置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后废
①又名翁同山、阴山。在今天津市蓟县北,接玉田县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田畴传》:“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。”又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鲍丘水“西南径无终山,即帛仲理所合神丹处也,又于是山作金五千斤, 以救百姓,
古印度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汉武帝时,张骞在大夏,“大夏国人曰:吾贾人往市之身毒。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。其俗土著,大与大夏同,而卑湿暑热云。其人民乘象以战,其国临大水焉”。骞遣副使使身毒。